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简中有不少关于吏治思想的记载,如《语书》、《为吏之道》等,通过与《论语》中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法家思想虽然是秦的统治思想,但儒家思想并没有被秦的统治者所忽视,在官吏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仍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云:“研究当时士大夫之言行出处者,必以详知其家世之姻族连系及宗教信仰二事为先决条件,此为治史者之常识,无待赘论也。”他批评梁启超“取己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故按诸渊明……所出之家世,……所发明之新说,皆所难通。”陈氏之治史方法,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礼记·礼运》云:“地不爱其宝。”随着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文献的相继出土、发现和整理,我们有幸认识和了解到2200多年前秦人的“为吏之道”。简文《为吏之道》等内容涵盖了当时秦人为吏从政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法家是在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激烈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学派。他们在政治上明显地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国家应拥有一套统一的明确的并人人知晓而行之有效的制度法令。这套制度法令应“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管子·任法》)。在此基础上,法家提出通过“变法”的手段,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垄断特权,建立封建地主经济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从而将一切权力集中于封建…  相似文献   

5.
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大”报告还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加强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历史上法家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叫做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注意研究,对它的正面和负面都应该研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它的正面。与专制主义结合,作为君主的治国工具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现代法治有性质不同,是它的负面。这正负两面都应该研究。如果因为“文革”中发生过“批儒评法”,而放弃研究法家的法治,把这份文化资源弃置不用,是很可惜的。出于以上想法,我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作出几点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阎盛国 《寻根》2005,(6):46-47
新莽之政,法禁烦苛,百姓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奸吏因以愁民”(《汉书·王莽传》),雪上加霜。公元17年,临淮之人瓜田仪,凭借会稽长州险阻之地,聚众与王莽政府相抗衡,俨然成为王莽新朝的第一颗星星之火。公元21年,上谷名士储夏,向王莽毛遂自荐,愿意前往会稽长州劝说瓜田仪部众出来投降。王莽采纳了储夏建议,赐予储夏中郎官职,派遣前去招降瓜田仪。储夏如何劝说瓜田仪出降,《汉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是扼要提及此次招降的不愉快结局:“仪文降,未出而死。”何谓“文降”?唐人颜师古解释说:“上文书言降,而身未出。”说明瓜田仪只是通过文书…  相似文献   

7.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其所著《韩诗外传》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思想,采取阐述经义的形式,即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诠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韩诗外传》中,他从反思秦王朝的败亡入手,提出了礼法结合、王霸并用、顺圣养民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自幼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立志报国。“及长,尝为委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尝为司职吏”,帮别人管理牧场。其后“为中都宰”,主持一县政务,时仅“一年”,便政绩卓著,成为“四方皆则之”的榜样。正因为这样,他便由“中都宰”升为主管建筑工程的“司空”,后又再升为掌管刑罚的“大司寇”,直至“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即同时代理宰相职务。而且,孔子“与闻国政三月”,便在国家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做出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化持中贵和、以和为美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古代戏曲导演艺术严格遵循“中和”的审美法则,以“中和之美”所界定的和谐统一原则,来揭示艺术形象整体美的内涵,实现演剧与观剧的完美融合。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致力寻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回味无穷的神韵意味。而情感与理性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则是对“以和为美”思想的准确阐释和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散史》,是郭预衡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推出的一部杰作。这部一百五十余万言的煌煌巨,好似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国古代散研究达到的新高度。它体现了郭先生一贯的治“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