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在线购物的低参与度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感知风险理论的引入对于解释网上购买行为作出了有力的解释.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类型的研究进行分析,大部分研究是借用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感知风险类型代替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着重从网上购物与传统交易方式的不同之处,分析消费者在选择在线交易所感知到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类型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从而提出一些降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超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创建自有品牌已成为超市重要的赢利渠道.本文立足于感知风险与连锁超市自有品牌购买关系的调查,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角度,提出了我国连锁超市降低消费者自有品牌购买感知风险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时尚,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消费者产生网上购物需求,这促使消费者去网上搜集产品信息,此时,注意、感知觉、情绪、记忆都会影响信息的搜集;接着人对林林总总的信息进行评价,当其感知风险低于可接受水平时,才会做出购买决策;然而又有很多心理因素影响决策甚至行为过程;最后消费者使用商品时会进一步评价该商品,这反过来会影响其新的购买需求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触发了许多新型的金融业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然而,互联网与金融理财的高度融合也带来了很多风险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将对该业态中重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在近些年被人们所熟悉,尤其是中央银行对余额宝的认可,可以说,决策层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是宽容的,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其行业也没有规范的标准,更没有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得法律风险的出现,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自身的权益不被保护,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唐珺 《茂名学院学报》2014,(2):59-61,77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微信理财通的崛起源于其门槛低、高收益、移动快捷支付的特点,给投资者带来了理财契机,但与其合作的货币基金本身会存在着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等风险,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跨国界经营、高技术装备水平、法律缺位等问题,也使其比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监管难度加大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乃至经济安全都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飞速更新。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由传统的实体货币交易逐步过渡到电子支付和现金混合模式。这一转变对于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本文就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现状,对消费者商品信息感知和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期,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其消费观与理财观也受到互联网金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在面对良莠不齐的金融理财产品和衍生服务时,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到错误引导和利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凸显的问题,并对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由于能体现普惠金融的原则,故近年来在我国获得爆发式发展,但其风险也日益凸显。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风险、第三方支付风险、P2P网贷平台存在资金与技术风险、长尾风险、信息与科技风险等。因此,应该从完善监管法规、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跨市场的金融创新协调与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方面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20,(5):19-22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金融风险事件频发,校园金融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探究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互联网金融意识,完善大学生金融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