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如今,新课程、新课标已唱得红红火火,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究竟怎样组织,许多老师在思考、在实践。面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本着"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凸显朗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失败。而在课后朗读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应该说,"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朗读要求已经获得了语文教师的认同,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3.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这足见它的重要性。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更难!这是许多老师的困惑。显然,怎样有感情地朗读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语文课上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5.
王波 《山东教育》2009,(11):23-24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每堂语文课,老师们部在竭尽所能地落实“有感情地朗读”。但不少课堂因教师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有误,朗读训练存在偏差,造成朗读教学质量不高。这里,略举几例,与大家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知道读出感情。这种带着感情、读出感情的朗读。称其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盛行讲读教学的年代里,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分析轻朗读的弊端。随着问读教学的崛起。学生忙于回答课堂里的“十万个为什么”,朗读教学依然没有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如今在语文教育界,新课程、新课标已唱得红红火火,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究竟怎样组织,许多老师在思考、在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读为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学会阅读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就朗读的效果提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二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朗读的作用,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地解读,并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朗读、重视情感唤醒,就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要契合认知,在借力插图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改变形式,在语言置换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巧设导语,在一唱三叹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朗读分别作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力显了新课程对朗读的重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成了挂在教师嘴边的口头禅,课堂上再现诵读吟咏的万千气象。但我们的朗读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呢?审视目前的朗读现状,笔者发现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标对朗读教学要求的明确化,教师们都重视起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了,不论上哪篇课文,不论哪堂课,听课者首先就是看授课者有没有突出朗读教学。这样一来,老师们在上课时,首先就是想到朗读这个问题。于是一堂课中,只听课堂中书声琅琅,朗读的气氛很浓厚。有听录音读.有齐读、范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堂课可真地成了朗读指导课了。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那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周海菊 《学子》2013,(4):74-75
琅琅书声是课堂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对学生巩固认知字词,提高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它落实了素质教育,是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但从小学低年级实际教学来看,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常常出现以下不良现象:1.一字一顿地读。由于低年级孩子识字少,所以在刚开始读书时老师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便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情画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镜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各年段的阅读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还课堂琅琅书声。那么在课堂中又怎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指导,使之充满智慧与灵性呢?我困惑着,思考着,实践着,而从以下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