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嫁到了这个山村,人们嫌她长丑,都叫她“丑媳妇”。后来她有了孩子,人们便叫她丑娘”。她的孩子们就是在“丑娘”的呼唤声中长大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丑。直到有一天,她的孩子穿“丑娘”衲的鞋去外地求学,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夸说:“你的鞋这么漂亮,娘一定长得不丑。”可同乡的同却说:“村里人都叫他娘‘丑娘’。”这时,孩子才领悟“丑”的含义。从此,他开始嫌弃娘丑,不敢把同学带回……几年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改变了对娘的看法。年,娘有病卧床不起,住在医院时,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秘密     
娘是在换洗床单时,发现惠子藏在枕头下的秘密的。那一瞬间,娘觉得积压在心头的疑惑,好像和随口而出的那个噢一起从身体里呼了出去。难怪惠子这几天一直情绪不高,像有什么事情憋在心里,连为了给她加强营养,每天候着家里的老母鸡得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     
<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天人之隔,亦要魂梦相依。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相似文献   

4.
在村里.都说娘是个有福的人:丈夫在城里工作,吃着公家饭;娘又是村小学民办教师;生产队时,妇女一天挣半个工分,而当民办教师的娘一天挣一个工分,顶个壮劳力。  相似文献   

5.
我的娘亲     
吴香园 《老年教育》2007,(10):33-33
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80岁那年,舒心的生活刚刚开头,她却猝然而去--一个初秋的下午,娘正说着话,身子慢慢瘫软下去,再也没有起来娘走了,走得太突然了,甚至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消失,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与遗憾.[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母在天涯     
娘想儿时时想,儿想娘会会想。这是母亲在我很小时就说过的老话。若干年前,我因公差到沈阳。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我从棋盘山的东湖度假村,乘车到市中心。独自一人漫步街头,华灯初上,我才感到饥饿,于是随意走进了一家小饭店。饭店不大,但颇幽雅安静。随便点了两道菜,还特意要了一小瓶酒。我自斟自饮,舒适中又不免有几分惆怅。渐渐地,斜对面一桌看似一家人的欢聚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坐在首席的一位老妇人好像我逝去两年的母亲!她六十开外,望去很有文化教养,显得富态而慈祥。子女们不时为她夹菜、敬酒,一看就是非常幸福的家庭。老妇人的确像我…  相似文献   

7.
母在天涯     
娘想儿时时想,儿想娘回回想。这是母亲在我很小时就说过的老话。若干年前,我因公差到沈阳。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我从棋盘山的东湖度假村,乘车到市中心。独自一人漫步街头,华灯初上,我才感到饥饿,于是随意走进了一家小饭店。饭店不大,但颇幽雅安静。随便点了两道菜,还特意要了一小瓶酒。我自斟自饮,舒适中又不免有几分惆怅。渐渐地,斜对面一桌看似一家人的欢聚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坐在首席的一位老妇人好像我逝去两年的母亲!她六十开外,望去很有文化教养,显得富态而慈祥。子女们不时为她夹菜、敬酒,一看就是非常幸福的家庭。老妇人的确像我的…  相似文献   

8.
忘不了她     
我忘不了她,即使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那个人就是我们英语剧的化妆师,在“圈里”我们一般称她们为妆娘。我是在贴吧上认识她的。因为当时班里定好了英语剧要在周三下午拍摄,而大多数贴吧上的妆娘只在假日才给化妆,所以我要找到一个妆娘是非常困难的。注意到她是在贴吧上看过她的作品以后,她化的妆很惊艳,而且她也表示周三可以化妆。  相似文献   

9.
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拙娘养巧子。巧娘养拙女。我曾心生疑惑:拙娘怎么就能培养出灵巧的孩子;灵巧的老娘为什么偏偏会培养出笨拙的女儿呢?仔细一琢磨。还真有几分道理:既然家里没有了母亲这份依靠,为了生计,子女只好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0.
丑娘     
《新作文》2007,(10)
她一定是天底下最美的娘。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又都改称她"丑娘"。乡村的童年是快乐的,有许多小伙  相似文献   

11.
那年,她才十岁。十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地离开了她和娘。娘几乎哭瞎了双眼,一年之中,头发全白了。娘说,孩子,娘带你走人家吧,这样你就能上学了。她哽咽着说"好",因为再坚持下去,娘也要累死了。娘带着她嫁人了,是远方表姑说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凤凰     
那一年我到了凤凰。凤凰是湘西的一个古镇,是我娘住的地方。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便离开了我,回到那条沱江旁。娘走的时候曾说,凤凰是她永远也离不开的地方,那里的山水牵绊着太多的思念,那里是她的天堂。而我娘,是凤凰最美的女子。她叫凤凰。那一年我离开了凤凰,凤凰是湘西的一个古镇,是我娘住的地方。还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便离开了娘,住到那条黄浦江旁。我走的时候娘曾说,上海是个等待你寻觅的地方,那里的性灵张扬着浮世的繁华,那里是你的故乡。而我,是凤凰最美的女子。我叫凤凰。爷爷告诉我说,苏家的大屋在上海滩挺立了两百多年,即使在战火…  相似文献   

13.
娘!娘!     
五月是母亲的季节,是我们可以说一声“娘,您辛苦了”的季节。从我记事开始,娘就不是温柔可亲的。我的记忆里。总有娘扯着嗓门吆喝我和哥哥的声音。我们都夸张地说方圆十里也能听得到,甚至形容说“俺娘一声吼,地球抖三抖”,可想而知娘有多么的泼辣——我们都习惯了说娘是泼妇,习惯说她到了更年期。我从来不认为娘会抱着她的女儿亲一亲。  相似文献   

14.
刚能记事时,我常患小病。娘抱着我,通宵达旦地拿着木棍敲水缸:“伢,快回来啊,娘在,一路上你莫怕!”娘是在喊魂,古老的乡村就以这种方式传承着千年不熄的亲情。记工分年代,“黑五类分子”的娘从淤泥过膝的稻田赶回家,煮一小锅稀饭,喂面黄肌瘦的五个孩子,自己喝两碗清汤就往回赶。要是去晚了,娘又得戴尖帽游街罚站了。我要上小学时,怯怯地不敢去学校,娘说:“莫怕!有娘在。”娘缠着校长说:“我的伢也是伢啊,为什么别人的伢能上学,就他不能,请您一定收下他,我给您磕头了。”学校半推半就才收留了我。我知道,娘为了这一天,托尽了人,说干了嘴。她…  相似文献   

15.
黑面馍     
赵舜 《老年教育》2009,(1):33-33
又一年的春节即将来到,娘已经走了16年了。 娘健在时,每到春节,她老人家总会步行四十多里,往城里给我送上几个黑面馍,每当想起这些,我就会泪湿衣襟,因为我知道这是娘在爱护我、管教我。今天,还有谁来管教我呢!  相似文献   

16.
尤氏乃贾珍之妻,宁国府的大奶奶。一般认为其才能与威望与荣国府王熙凤相差较远。不过,在这种弱势的表面,尤氏的生存智慧和对宁府的影响力却不可低估。平民和姨娘的出身使她以华丽的低调行事,貌似懦弱后面却深藏坚韧的灵魂和一颗善心。尤氏形象的符号自我的最重要特质就是能忍,以忍的智慧和妇顺之德周旋和生存于贾府,并取得丈夫的信任和其地位的稳固。尤氏与《金梅瓶》中的吴月娘有几分相似,可谓《红楼梦》中的吴月娘。二者都是顺从丈夫,善于保住既得利益而又不失善良本性,终得善终的柔弱的忍者。  相似文献   

17.
黑面馍     
又一年的春节即将来到,娘已经走了16年了. 娘健在时,每到春节,她老人家总会步行四十多里,往城里给我送上几个黑面馍,每当想起这些,我就会泪湿衣襟,因为我知道这是娘在爱护我、管教我.今天,还有谁来管教我呢!  相似文献   

18.
9月19日 星期三 阴 记不清老班走几天了,只是感觉时间很久,很想念她.她就像我们的妈妈,在身边的时候烦,不在的时候却又想.这不,她去省城开几天会,我们就像没了娘的野孩子一样,撒了欢儿.  相似文献   

19.
丑娘     
我娘从小就很不幸,12岁那年上山砍柴时摔断了右脚又碰上了一个乡村庸医,不但没能治好脚,还落下了终生残疾,我娘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娘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一直苦做苦撑着,所以成年后,娘的身体依然很是瘦小单薄,加上鼻子眼睛长得不是很端庄,大家都叫她“丑女”,岁数很大了还是没有人上门提亲,直到她26岁那年,才在别人的撮合下与出身不好的我爹成了亲。我的出生让我娘感到特别高兴,整天抱着我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因此,大家又改口揶揄她为丑娘”。因为她既丑又瘸,别人都看不起她,可在我的孩提时代,我一点都没觉得她丑,倒认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娘。知…  相似文献   

20.
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到那疯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钱未花,就当了新郎。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