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汉书·西域传》地名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对这些地名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音译地名何以双音节为主"、"语法结构何以双语素合成居多"的思考,而后用排列组合中的有序配置方法对汉语有效音节和语素两两组合的能产性进行了数学评估,最后得出汉代汉语复音化趋势十分明显并以双音节为主、复音化主要始于地名的命名,汉语语法组合以双语素合成为主,这种发展变化与汉语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越南语中"汉越词"的数量占到越南语词汇总量65%,因此,研究"汉越词"对汉语教学以及越南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全面搜集权威越南语词典中的汉越词,统计出所有变体双音节汉越词,并从双音节汉越词的词序、语音和越化三个角度来分析双音节汉越词的特点,归纳出变体双音节汉越词形成的原因。经研究发现,汉语进入越南语之后必须根据越南语的句法、构词方式来创造新词,汉语词汇已经被越化。此外,变体双音节汉越词还受到越南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中国南方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相似文献   

4.
昭苏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全县人口为131767人。境内聚居着哈、汉、维、蒙、柯、回等19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59382人,占人口的45.07%;汉族39667人,占30.1%;维吾尔族13472人,占10.2%;蒙古族10989人,占8.34%;其他各民族8257人,占6.27%,主要有柯尔柯孜、回、乌孜别克、塔塔尔、土家、苗、满、俄罗斯、藏、撒拉、侗、瑶等民族。在昭苏县,通用的语言为哈萨克语、汉语,同时兼使用维吾尔、蒙语。一般来说,各族干部群众一般能操两种以上语言。从使用上看,哈语兼维语、汉语兼哈语、维语兼哈语、蒙  相似文献   

5.
英汉音变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指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相互影响或语义区别产生的变化。英语和汉语分别是世界上用得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言,各自的语音系统都非常庞大,其音变现象也纷繁复杂。英语的音变主要有同化、省略、弱化、连续等;汉语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音变等。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和汉语音变现象自然大相径庭,但也有一些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相似文献   

7.
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导致了语言的接触和同化。一方面,越南语受到汉语的"汉化";另一方面,越南语也"越化"了越南境内的汉语,使得现代越南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越词。汉语词进入越南语系统后产生各种变化,其中,双音节汉越词数量众多,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考察分析,归纳出该类双音节汉越词的七小类越化方式,这些方式充分体现了汉语与越南语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流极富有音乐性。这种音乐性除在词语结构上表现为规律的重复、调配之外,音节停顿也是“节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汉语重在音节。音节停顿是语音停顿的一种。明晰的音节是构成汉语显著的特点之一。音节停顿能准确鲜明地传递信息,增强表达效果,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种。(一)音节停顿能区分不同的词比如,一个人进了饭馆,他先买了麻酱火烧,火腿香肠,后又要了  相似文献   

10.
汉语音节词是在殷商时期萌芽,周代大量产生,泰汉及唐宋持续发展,元明清时期渐踞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五四"及建国后双音节词更大量涌现,至今已成为汉语词汇的绝大多数.汉语双音节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增多的,并且成为汉语词汇的主流,代表着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有两方面: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社会发展和语言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习惯爱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阐述了新疆汉译地名用字和读音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汉语对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一般采用音译。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其音译只能借助汉字,因此汉语人名、地名音译词的“义溢出”现象不可避免。本文就这一有趣现象的三个方面即人名中的姓名义溢出、人名中的性别义溢出及人名、地名中的褒贬义溢出分别作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拼音文字之间的音译和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音译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来源的居民都会在地名上留下自己所操语言或方言的印记。本文对海南19个县市的自然村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找出海南汉语各方言共有的地名常用字和海南闽语特有的地名用字,通过这些地名用字的分布来考察海南闽语在海南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出于作者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进行归类分析,发现霍氏译本中人名的翻译是译者顺应了人物身份、语境关系、受众文化心理、审美需求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国内对古代时期(宋元时期至清早期)中国地名英译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国内外现有英文版中国古地图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代时期我国地名的英译以对各地方言的音译为主,拼写方法由最初照搬其他语系、语族语言的译名,逐步向以英语自身的语言因素和特点进行拼写过渡,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古代时期我国地名英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商业店名的语音特点为:音节适当,匀称均衡;音律和谐,节奏鲜明。南宁市商业店名的用词有现成词语、自创词语、借用外文三类。其修辞特色为:仿词;夸张;引用;双关;拟人。南宁市商业店名既蕴含社会文化特点,但又存在一定的失当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新疆特殊的地理和人文背景出发,联系新疆地域名称,从宏观上把握和分析多彩的新疆地名文化。指出新疆地名反映出各民族语言的融合;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观念;反映当地的物产和矿藏、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民族迁徙的历史和祈求富裕、昌盛、和平、团结安宁生活状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汉语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 1个汉语音节。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 3部分构成。普通话音节是汉语普通话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规范读音就是 1个普通话音节。它由 2 1个声母、39个韵母和 4类声调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语言层面出现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文本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正确理解英文字母或汉字所表达的特殊文化含义,寓言、传奇、神话和不同宗教信仰表达的深刻文化含义,英语或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人或物具有的文化含义,植物、动物和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由地名特征、国家特征、语言特征以及人名特征带来的文化含义,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含义,才能在文本的文化解读中成功地实现语言的转换,从而避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20.
<正>Ⅰ.Introduction I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brands,foreigners’names and other documents,interpreting both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deeper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crucial.Because problems ofen arise in tranlation when we hope to achieve equibalenc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Some Chinese characters carry deep-rooted cultural implications which cou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