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作家的文学素材又是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单位,或者说一个人群当中,才可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当中,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存在,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存在?是为了写作去关注生活。还是由于关注了生活,作家才会写作?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情况来看,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关键是缺乏作文写作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这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写作水平就会提高。1.作文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文学巨匠巴金说得好:“我的写作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作家巴金一语道出了作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许多小学生对作…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写作能力的原动力。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作文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才能“言为心声”。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黄丽娜 《成才之路》2013,(20):63-6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成为检验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而现实中,我们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经多年的摸索,我把指导学生写作的想法,归纳如下。一、多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孕育一切艺术的土壤、温床,文章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写作的语言,情节都是来源于我  相似文献   

5.
教育来源于生活,发展源于快乐的游戏,而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那么,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成长呢?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美学中存在"天""地""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基础、审美见解。作家的审美理想需以敬畏之心坚守,以遵循天性的文学态度去维护;作家的审美基础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而文化寻根和地域化写作是两种突出的表现;作家的审美见解,与"文学是人学"这一基本命题相关,与"为天地立人心"的文学写作宗旨相关,而以人类的命运为核心的人类学写作也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平面镜,学生身边有着熟悉的生活情境,存在着模糊的前置认识,一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感受,学生认为像和物大小不一定相等,这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有关,这是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及小孔成像知识的影响。二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怎样找到像的位置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在体验感悟、发现问题、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将探究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好的作文能给人眼前一亮,如浴春风的感觉。但是,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一、写作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写作的素材,作文就是生活的精华。高尔基说过:“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把见到的、想到的用笔记下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  相似文献   

9.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是把体裁教学法融入过程写作中去,旨在在写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体裁意识,架构学生写作与外部语境的联系。该文针对97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体裁写作及过程写作教学法,分阶段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语法、语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家观察生活,因效应作用而伴随着情感活动,使得外观生活在大脑皮层留下大量丰富的表象(它是艺术构思的元素)。这一过程就是常说的生活感受(或称素材积累)的过程。那么,作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教师和学生也都很重视记叙文的写作,但如何才能写好,写作记叙文又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举例阐述如下。一、写熟悉的内容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什么可以写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一个学生注意到一个现象,老师们在发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教材一般都认为: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的确,没有社会生活就没有文学,没有作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文学创作也很难成功.但是,在作家的亲身经历中,有一段生活——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它有时直接进入作家的创作,有时则间接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并且常常影响到作家一生的创作倾向,创作基调,创作风格及价值取向,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13.
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法是把体裁教学法融入过程写作中去,旨在在写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体裁意识,架构学生写作与外部语境的联系。该文针对97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体裁写作及过程写作教学法,分阶段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语法、语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能力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备素质之一,一个不具备作文能力或作文能力较差的人,在生活中是会碰到很多麻烦和不便的。笔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探索之后,现将自己训练记叙文写作的经验概括如下,向同行就教。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则是写作的前提。怎样观察生活呢?作家艾  相似文献   

15.
李金玲 《教师》2015,(6):22-23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常把单纯的字、词、句、段、篇训练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等同,重写作方法轻写作内容.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材料,作文时无话可说,饱尝“无米之炊”的滋味.陶行知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作文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认知过程:首先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外界的各种信息输入大脑,并储存在大脑中,作文时,大脑经过加工将信息输出.信息的输入正是写作表达的前提,它来源于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学科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写作是检验和提高语文的重要手段,不少写作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教学中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面寻找语文教育,在语文写作里面教书育人。如今的短信、微信以及微博等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很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受到大家的喜爱,在教学中怎样通过较少的字数来写出一篇文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追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写作课程都存在着排斥害怕心理,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在写作课程上,恐惧语文写作课堂。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微写作",可以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写作"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写作能力都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反映出人们的交际能力。目前,写作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过程性写作属于多次打草稿的写作过程,包含了输入、初稿、互评以及批改等环节。经过长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张松祥 《现代语文》2010,(9):120-121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什么、怎样写无疑是横在学生面前的两道坎,前者是立意、材料,后者是结构、表达的问题;从写作生成上来看,前者也是作者的观念、主张、情感、积累提纯提取的过程,属于思维范畴,后者是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实战或技术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视角是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对于作品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作为单纯、独立的个体,儿童可以表达更加纯粹的认知,很多作家在作品中都会运用儿童视角,那么在儿童自己的写作中,是否可以鼓励其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写作?成年作家运用儿童视角有怎样的意义?儿童使用儿童视角又有着怎样的好处?我们又该如何鼓励儿童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写作?如何借此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历史史实以及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报道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二是来源于自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写作议论文,用事实论据来阐述道理,证明论点,比单纯的说理更清楚明白,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接受,还可以避免空洞无味的说教。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在运用事实论证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