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水波演示器"是用来显示水波的形成、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的,帮助学生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和认识光的本性.这里介绍一下根据视觉暂留作用,如何产生同步闪光使几种波在银幕上看起来没有移动.即同步闪光"水波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材对于波的干涉规律主要是通过"水波"和"光波"来研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利用水波进行干涉教学时是这样描述的: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  相似文献   

3.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的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动;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这个扰动由水粒的简单前后运动连续地传下去,从一个颗粒把运动传给更前面的颗粒.这样,水波携带石头打破水面的能量向池边运移并在岸边激起浪花.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石的震动.  相似文献   

4.
林月红 《现代语文》2010,(11):49-52
齐白石画虾,通常不画水波,而以空白代之,却使人感觉满幅皆水,栩栩如生。人师精于“简”的艺术,使画面留下大片空白,却起到了“恰是末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奇效。  相似文献   

5.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2,23(9):47-48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在江河湖海中行驶的船只尾部拖有“V”字形波浪 ,而且一直以稳定的形态伴随着船只向前移动 ,这“V”字形波浪是怎么形成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水波谈起 .1 水波的形成当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小石子 ,水面上就会产生一个圆形水波 ,并一圈圈地向四周传播 .水波的传播现象比较直观 ,故在物理教科书中常用水波作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例子 ,习题中也常出现 .实际上水波的振动与传播比较复杂 ,一般教材中不作深入讨论 .水波是水 (或其他液体 )的表面质点产生振动 ,并把振动向四周传播的物理现象 ,它与重力、水的表…  相似文献   

6.
王全 《物理教师》2002,23(1):35-35
1 问题的提出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笔者在讲授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曾遇到这样一道习题“在海上有一长为 2 8m的船以 4m/s的速度逆着水波的传播方向航行 ,一波峰与船头相遇经历 4s ,船每分钟上下浮动 1 2次 .则这列水波的波速和波长各是多少 ?”2 错误的解法根据这道题目所提供的答案v水波 =3m/s,λ水波 =1 5m ,它的解题过程是 :船相对于水以速率v船 =4m/s向水波波源的方向运动 .由于经典力学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所以船上的人观测到的波速应为v水波 +v船 .所以v水波 +v船 …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发明"水波地震观测仪"获全国大奖颜海天是一位10岁的小学生。他的发明作品"水波地震观测仪","地震方向演示仪","水在杯、瓶、碗、桶中的振动奥秘"."外散波与内聚波的转换原理"等曾多次获奖。其中"水波地震观测仪"属地震观测的新仪器、新方法.荣获第5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2006年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第16届全国发明奖,国家发明专利,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央电视台非凡少年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颜海天多次进入CCTV-1演播厅.参加中央电视台《非凡少年》选拔赛。经中国科学院"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的综合素质测评",他以眼快、心快、手快第一名,文化科学知识面第一名及非凡的创造能力,超强的抗压能力,从全国数万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非凡少年》儿童组全国十强选手。  相似文献   

8.
水波模拟是虚拟场景真实感绘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归纳了水波模拟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出于实时绘制速度因素的考虑,应用高级着色语言通过开源图形引擎OGRE实现了利用可编程图形显示硬件来实现水波的绘制,效果较为真实,满足PC平台上虚拟场景实时绘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 回忆闰土,场景导入 1. 读题,场景画面导入. 2. (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 [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  相似文献   

10.
水怪身边的那一圈涟漪——投影角度 照片的破绽并非来自于水怪本身,而是出在水怪周围荡起的那几圈涟漪之中.涟漪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通常水中物体运动产生的水波形状都是圆形的.如果在拍摄的时候,让照相机的镜面和水面平行,那么拍到的水波一定是圆形.可是大多数时候,拍摄者都是在一旁从侧面的角度拍摄,圆形的水波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照相机的胶片上,就会被扭曲成椭圆形.尼斯湖水怪的照片也不例外,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水怪周围的水波形状也是椭圆形的.  相似文献   

11.
当第一缕玫瑰色的曙光照亮他们的眼睛,当第一阵轻柔如水波的晨风抚摸他们的身体,他们,七只年轻的天鹅,便一齐抖动洁白如雪的羽毛,向着微亮的东方引吭发出"嘎--"的长鸣.只听"哗"的一声响,他们一齐展翅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水波的干涉、衍射实验是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两个重要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能够连续激起水波的振源。采取如下办法可解决水波的振源:将继电器的弹簧片一端焊上两根约0.8mm的铁丝,再弯折90°,铁丝的端点焊上直径约4mm的钢珠。继  相似文献   

13.
法国画家雷蒙·饶可让的钢笔画"中国姑娘"将现代艺术形式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这可以从线、色彩、画面上来观照.  相似文献   

14.
<正>通常人们夸赞一篇文章写得好时,将之称为"佳作"或"美文"。那么,一篇真正的美文究竟"美"在哪儿呢?一、画面美写文章时,经常要描摹、组合各种画面。出色的画面描写,往往人与事相接,事与景相连,景与物相依,物与理相合,融写景、咏物、叙事、抒情、论理于一体,物态画面与心态画面交相辉映,千头万绪,错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观察水波干涉图样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辛厚平研究波的特性,常用波动水槽来做实验,并用投影仪将水波的干涉图样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观察.这样做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能根据水波的干涉图样很好地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在使用投影仪观...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教材是用多媒体画面语言编写的,经过多年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作者首次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创建了"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和"画面语言学",对画面语言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是作者十年来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的体会,提出认识"画面语言"需要搞清楚三个要点:"形""动"和"画面语言学"。其中"形"和"动"是画面语言表义的两大特点,即"以形表义"和"分时呈现";"画面语言学"是运用画面语言时遵循的规律,除(语构方面的)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外,还有(语义方面的)设计格式和(语用方面的)教学格式。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教材是用多媒体画面语言编写的,经过多年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作者首次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创建了"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和"画面语言学",对画面语言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是作者十年来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的体会,提出认识"画面语言"需要搞清楚三个要点:"形""动"和"画面语言学"。其中"形"和"动"是画面语言表义的两大特点,即"以形表义"和"分时呈现";"画面语言学"是运用画面语言时遵循的规律,除(语构方面的)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外,还有(语义方面的)设计格式和(语用方面的)教学格式。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一个个天生的艺术家,喜欢涂涂画画,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但往往画面显得比较"散"--形象语言松散、零碎、不流畅,整体画面不饱满.如何组织画面,如何让自己的画面饱满起来,这需要成人予以点拨.如何引导儿童饱满自己的画面呢?我们可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着手,引导他们全面、整体、深入地看周围世界,让他们感受世界是多维立体、精彩纷呈的.  相似文献   

19.
"画面审美"在田园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具象性和多维性、"画面审美想象"的经验性和断裂性、"画面审美情感"的移情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延展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广度,拓展儿童"画面审美想象"的宽度,积淀儿童"画面审美情感"的深度,从而让儿童在"画面审美"中,不仅感受到田园诗的画面美,更获得了审美的浸润与熏陶。  相似文献   

20.
习习凉风掠过发际。秋天是伤感的季节,我想。漫步在石臼湖边,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芳香,那甜甜的味道是那么熟悉,却又似陌生。于是,我想起了你,萍儿还记得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吗?我可一直没忘记你呀。望着水波微漾的湖面,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渐渐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