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是民主国家,整个国家的主导制度是间接民主,但其中也有直接民主的因素和成分.村民自治就是一种在农村基层社区实施的直接民主,这一基层直接民主通过村民会议、村代表会议、村选举委员会、村级直选等形式来表现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是,村级直接民主的践行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谢明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1):106-110
村民选举权是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也是目前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落实较好的一项民主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的民主选举权仍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现行法律法规却缺乏对村民选举权的救济规定。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救济、人大的监督救济、村民自治体的自身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手段,来加强对村民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俊文 《大学时代》2006,(11):30-31
本文从我国基层行政管理模式、乡村党政关系、农村经济与传统文化三个层面对村民自治进行了根源性的剖析。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实行村民民主自治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创新党的领导模式,推进基层行政治理变革,引导农村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从实践中内生出真正的村民民主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通过村务公开实行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民主治理与村庄发展密切相关.一个村庄如果有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就能够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村民的需求,走出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反之,村民就会以非制度化方式或暴力手段维权,村庄也就因秩序混乱而失去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两个村庄村级治理的机制运作及其效果的比较,说明村民的制度化参与对村庄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超越了一般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实行的单一性民主治理模式,通过能人治理与制度化治理相结合、权威治理与专业化治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农村治理模式,促进了农村治理结构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进一步处理好民主与权威、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完善农村治理模式,是村民自治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的实施,推动了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实行村民自治引起了村级权力主体之间以及它们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体制下处理好乡、村关系的关键在于乡镇政府革新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关键在于村党支部怎样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 ;处理好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仍存在"村支两委两张皮"现象突出、村民代表素养偏低、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乡镇政府过度干涉等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加强"一个制度"建设,积极提高村民代表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民主成效,为更高层次的直接民主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素质,遏制家族宗派势力恶性发展对村民自治的干扰,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晰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权力界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村民自治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意义和未来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村民自治难以作为成功的民主形式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但是,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它的未来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一般都是每十年一次,既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展望。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是国家第一部赋予广大农民以民主权利的法律。如果以此部法律的通过为标志,那么,村民自治已走过20年的路程。从法律的通过,一直到今天,有关村民自治的争论就未停息。其原因首先在于,这部法律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直接由民众享用和行使的法律。其次在于,这部法律体现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是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有着长期乡土传统的农村实行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