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小说女性以技复仇描写与社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通俗小说中,女性复仇故事明显增多.其中以武技为主要复仇手段的女性复仇故事,更加具有反文化的意义.首先,以技复仇是对男权文化下女性观的否定,它打破了女性柔弱、女性主内的既定思维模式.以技复仇对儒家礼仪的挑战,树立了女性复仇的独立的道德意识.这类女性复仇人物遗世独立、潇洒自由,她们独立的人格追求,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文化追求.其作为非主流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冲击着儒家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情节的描写不可计数。法国作为传统的西方国家,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则将复仇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余年后,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亦留下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连城诀》。这两部作品是中西通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这个主题,所展开的文本叙述与思想观点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其文化渊源包括三个方面:儒家复仇观念,江南越地区的复仇传统风尚,古远的侠义崇拜。而使该事件在血亲复仇故事重居于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则是他以死阻止检验父尸。复仇文化与丧悼文化的双重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该故事流播广远,影响深巨。  相似文献   

5.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本文主要以"赵氏孤儿"中复仇故事的不断改编为线索,以汉代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代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从复仇情节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复仇的社会内涵、复仇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复仇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5-49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历史小说《铸剑》有着相同的主题——复仇。从对两部著作的复仇情节的对比、复仇主题的深层透视、复仇意义的终极追寻等方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两位文学巨匠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演绎的深层原因,进而挖掘复仇主题本身在两个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复仇为主题的戏曲,从现存最早的宋元南戏到明清的戏曲创作,这类主题都长期存在。那么,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复仇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特色?复仇主题的大量出现又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质呢?就这些方面来做些探讨,以其揭示中国传统复仇戏曲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点头》中申屠娘子为夫报仇,复仇动机体现了传统女性贞节观,故事叙述强调了女性冒死反抗、鱼死网破的反暴复仇意识,具有鲜明的福建家族制度、血缘观念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这一“假扮新娘在洞房中严惩仇人”母题,来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经由了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和唐宋代民间传闻等为中介,是一个古远、富有幽默意趣的复仇叙事模式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9.
复仇文学记载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悲壮凄美的个体奋斗和社会实践历程。由于传统习俗、社会制度和法律伦理等诸般差异,中国和西方在文学的复仇主题中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文化特质。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掘并阐释蕴涵其中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指向,从而发现一条中西复仇文化传承与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石点头>中申屠娘子为夫报仇,复仇动机体现了传统女性贞节观,故事叙述强调了女性冒死反抗、鱼死网破的反暴复仇意识,具有鲜明的福建家族制度、血缘观念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这一"假扮新娘在洞房中严惩仇人"母题.来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经由了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和唐宋代民间传闻等为中介.是一个古远、富有幽默意趣的复仇叙事模式的新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