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
导课和结课分别是课堂教学的头和尾,我们只有做到"虎头豹尾",才能有效发挥这两个环节的功能,更好地为教学活动目标服务。针对此简单阐述了生物课堂上一些常见的导课和结课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尾三分钟的由来及不当处理(一)课尾三分钟的由来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师在课前通常会为一个课时预设足够的教学内容。通过导入、探究、总结、巩固、提升等基本环节,由于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或者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小于预设等原因,常常会在一节课的课尾余留2~3分钟时间。笔者把这种在预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有少许余留课时的现象称为"课尾三分钟"。三分钟,比导入和总结的时间长,比探究和提升的时间短。三分钟时间不可能再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或巩固提升活动,也不可能再次导入新知或进行知识总结。在一节课课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课尾三分钟只能用于收课教学。在课尾三分钟收课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课始创设情境,课中动手操作,课尾精心设计练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让"兴趣"流淌在数学课中。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延伸形式:课尾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尾设计,要为今后学习做好铺垫;课尾设计,要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课尾设计,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尾设计,要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课尾设计,应具有欣赏性。  相似文献   

6.
"好头仍需好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尾收得好,就能更深刻地表现课堂教学的思想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中燃起旺盛的探求知识的火焰,取得"课虽终而意不尽"的效果。鉴于此,为师者有必要精心设计课堂结尾方案,荡起终课前的涟漪。  相似文献   

7.
蔡萍萍 《考试周刊》2013,(98):78-78
艺术的结课是课堂教学的"豹尾",能含蓄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作者结合当前数学结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有效的结课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中,教师如何把握"有"与"无"的分寸,让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这两类注意强强联手。课始巧"引"、课中巧"揉"、课尾巧"渡",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结合,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梳双问"课堂模式在结构上包括课始梳理目标和思维、课中梳理重点和思绪、课尾梳理方法和结构。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上讲台、让问题显课堂",引发学生间的互问互答,以强化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导入"和"结课"好比课堂教学环节的"凤头"和"豹尾",缺失结课将会使课堂头重脚轻、知识系统性不足、重点不突出,影响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及学习深度拓展。地理课堂结课设计的技巧有归纳概括式、口诀记忆式、图表对比式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一堂课上完以后进行小结,俗称"结课".结课很有讲究,因为一堂课有了"凤头"、"猪肚",没有"豹尾",其效果就大打折扣.富有艺术性的结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拓展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求知欲望,并且有助于他们自主探索和记忆贮纳.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尝到了甩好"豹尾"的甜头.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体会,谈谈高中英语的结课艺术.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引人人胜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则能达到"课虽终,意犹未尽"的境界.近日,听了一节<小数和复名数>的课,教者精心设计的课尾练习,为全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运用"疑问牵引法",从课首导入、课中教学和课尾点睛三个方面就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导入新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如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都会想尽办法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课尾教学。其实成功的课尾教学能引起"画龙点睛"之功效,它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知识要领,有效扩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够再次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探究新知。笔者就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课尾教学"进行了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梳理知识,便于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还能反馈教学,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为今后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更能升华情感,使学生体验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在教学中,我积极渗透本教研组课例研修活动的精神,尤其在"课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多种设计,让"课尾"成就不一样的精彩。一、潜移默化,学以致用——生活化结尾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故事是丰富、宝贵的教育资源。课始,引"事"激浪,调节教育节氛;课中,观"事"选浪,释"事"扬浪,再掀教育波澜;课尾,近"事"助浪,远"事"逐浪,留有教育余味,从而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教学反馈的落实状况不够理想,受美国"一分钟试卷"法的启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和使用了课尾信息反馈表。即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留3~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填写有关学习反馈表格,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和相应的矫正。实践证明,课尾信息反馈表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下课啦!”     
我讲《圆的认识》,课尾,出示课件:以小明的一天为线索,呈现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哪里有"圆",并选择感兴趣的,课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9.
"穿插"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或课前穿插,不露痕迹让学生进入文本;或课中穿插,使教学张弛有度;或课尾穿插,收到画龙点睛之效。灵活运用穿插艺术,能达到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中,要注意开好头,结好尾.开好头,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结好尾,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