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素质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水平滑坡"、"人文素质偏低,心理素质较差"、"课程设置欠佳,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因此,要"更新观念,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认识;深化改革,完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创新方法,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优化结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师资素质",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学校人文教育"的认识谈到学校人文教育,对于"人文"的概念把握是无法避开的。关于"人文"的定义,去"百度"搜索,可谓是五花八门。针对师生员工的学校"人文",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人文教育既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也是人文精神的辐射。浙江大学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对人文类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形式均有着不同的要求。为此,我们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宗旨,以"博雅专精,明体达用"为理念,打造了多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探索了分层次的"精品化"之路。同时,为了兑现人文学科之于大学和社会的人文使命,我们积极推进人文类精品课程的"公开化"建设,以实现人文教育从"小人文"向"大人文"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目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要从深刻认识科技人文融合的意义,强化"教育者"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意识及"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着力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等五个方面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语文S版小语教材,人文性是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紧扣并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以"人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获得"人文"情感的积淀,从而释放文本的"人文"之美,以及传递"人文"之美呢?一、深挖人文底蕴,陶冶人文之美人文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的一条主线,纵观语文S版课文,既有中国作品,又有外国作品;作品反应的时期既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笔者试就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人文素质的涵义及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定位,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语境中的"人文"和"人文素质",有其不同于其他语境中的具体所指和特定内涵。"人文"主要有"人之道"、"为人之道"及"做完整的人之道"等三种具体所指;"人文素质"着重指由人文意识和学养、人文情怀与精神、人文行为及实践能力等相互关联的三个层面所构成的人的心理品质或人格。大学人文教育,或说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人之道"、"为人之道"及"做完整的人之道"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具有这种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界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达成共识.然而,一旦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底线就遭遇困境,演变为一"性"对另一"性"的"统一".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概念重建,将两"性"归于"语文性";或换个角度,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简化为"语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摆动在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扎根于人文教育的内涵,深入剖析后技术时代的人文教育困境,将困境归结为人文基因的缺失、价值虚无化和人的物化三个方面,最后试图构建"三维体之长宽高"模式:拉"长"—立足于经典的终身阅读的养成;拓"宽"—人文传播形式的借鉴式发展和开放式延展;拔"高"—人文关怀的再深入,以更好的维护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不当、人文课程开设甚少等问题。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缺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信仰、信任产生了危机的特点,学校必须从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培育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着手,使高职学生受到全面的做人教育,在"成人"的基础上真正"成才"。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问题,我院提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于2007年申请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融通"的科研课题,在山西省教育厅立项.三年来,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并论述了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三观"教育的要素、过程及学生主体性要求均不同于传统的"三观"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的"三观"教育,追求的是以学生"三观"意识的主体性、"三观"品质的个体性及情感、精神健康发展为价值目标。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方法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等途径实现"三观"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校组织儿童诗歌少儿社团,开展小学生童诗欣赏与创作实践活动,清晰地体会到这是实施"人文教育"一个良好而有效的形式,可以整合成"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先生认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  相似文献   

17.
朱红亮 《职教通讯》2012,(22):57-61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人文是支撑起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可我们许多人往往将科学与人文隔离开来,应该说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的"大脑",由着一个中枢神经控制,两者不能分离,"人文"需要"科学",而"科学"同样离不开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养主要靠"养",即经由"养成教育"使人养成习惯。人文素养是自觉的,人文素养的形成是日常性的、长期性的、反复性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不断成长成熟的,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学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应"全程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教师教育》2014,(2):61-65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育则是实现"育人为本"的根本保障。当前教育中因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缺失而导致的教师"目中无人"及"人学空场"之现象令人汗颜。如何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育已然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反思,从人文的教育理念、人文的课程目标、人文的课程设置三个维度分析探求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