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学。在冬天,我们常常会顶着大风前行。父亲在大风中走得飞快,而我抱怨说,如果是顺风就好了。父亲笑呵呵问我:"你说是顺风跑得快还是逆风跑得快?"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顺风。"父亲说:"那可不一定。"他让我向顺风的方向跑一百米,他向逆风的方向跑一百米。本以为我会赢,但结果我输了。我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父亲告诉我,顺风行走  相似文献   

2.
他的笔法犀利刚健,而写作本书时,用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说,是"用刚毅之笔写出温柔之爱"。这本怀念父亲的感性之作,获得了2013年台北书展大奖。作者的父亲不苟言笑,四分之一的人生在战火中流离,每一天都被死神从背后追赶。这些往事,却从未成为父子交谈的话题。父亲和儿子之间,淡淡的、冷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缩影。作者的儿子出生后,他也随着儿子叫父亲"爷爷"。他在本书自序中说:"我在我儿子身上偶尔不经意看到我父亲的身影时,常常会心中一惊:那不是隔代遗传;他是爷爷,却宛如父亲,是我在眷村十八年跟  相似文献   

3.
我想谈谈如何当父亲。虽然有时这份差事对我异常艰难,但它总是意义非凡。我是在没有父亲陪伴的环境下长大的。两岁时,他离开了家。幸运的是,我和妹妹有一位出色的母亲,一对慈爱的外祖父母养育我们。但我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缺席"。我现在会想,如果他花更多时间陪伴我,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这便是我竭尽全力当一个好父亲的原因。当然,我也并非总是尽善尽美。以前,工作常让我无暇顾及家  相似文献   

4.
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 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眼前就 会浮现出父亲那被烈日晒得干黑的、满 是皱纹的脸……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就继承 了农民勤俭的性格。衣服总是洗了又 洗,过年时都不买件新衣服,只是把旧 衣服洗洗就穿上了。妈妈要给父亲买 时,他总是说:"庄稼人穿那么好干嘛? 弄脏了怪可惜的。"父亲从不乱花一分  相似文献   

5.
苦痛会消失,唯有真爱永留心间。父亲与我谈话时,他总是会先说一句:"我今天告诉过你我有多么爱你吗?"从这句话我能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已迈入老年,体力大不如前,然而我们父女间的感情却是一日比一日深厚。到了82岁,他已有撒手而去的心理准备,而我也想让他早日脱离病痛的折磨。我们紧握彼此的手,笑着和对方告别,但眼中仍是忍不住充满  相似文献   

6.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7.
正林清玄刚刚8岁时,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他。抚养着18个孩子的父亲于是不假思索地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轻狂呓语。父亲说:"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  相似文献   

8.
1:45     
父亲有午睡的习惯,每天从12点45开始睡到1点45,再赶到厂里去上班,每天如此。可父亲总是会睡过头,有时甚至闹钟都不管用。于是,我就要在每天1点45时负责叫醒父亲。最初的几天,我总是会忘记,害得父亲迟到。但父亲从无怪罪我的意思。渐渐地,每到1点45时,我便会叫父亲起床。父亲再也没迟到过了。然而为了及时叫醒父亲,我却不能很好地午睡。因为我若是睡得太熟了,那么我们俩就都要迟到了。父亲知道我为了叫醒他而不午睡后,他便不让我再叫他起床。父亲说,他宁愿不午睡也不耽搁我休息的时间。果然,那天中午父亲没有午睡。可母亲竭力反对。因为,繁重…  相似文献   

9.
父亲给我搓背的那一刹那,不知怎么的,我竞哭了,父亲也泪流满面……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  相似文献   

10.
威胁     
<正>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则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他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呢?"朋友们问他。"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好吧,我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动不动就要骂人,尤其喜欢骂我——这简直成了他的习惯。印象中,我就是在父亲的骂声中长大的。我也试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承认,有些事情是我做得不对或是不够好,但有时候,我却是莫名其妙地挨骂,一头雾水地昕着他骂。譬如说,他下班回来找不到替换的拖鞋——而我正坐在厅里沙发上看电视新闻,他就开始骂骂咧咧了。为了避免冲突,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大气不电视也只有傍晚这一段时间,当初也是他规定的。可这会儿,他又将无名火发在我看电视新闻这件事上。我生气地关了电视机。"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间的门。立时,门外。父亲的恶骂声如雷贯耳。我只得捂紧耳朵不予理睬。类似这样的场景太多了。我一直说服自己要忍,他毕竟是父亲,我不能顶撞他,可我心里有多么的难受啊。我真的好希望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个遇到困难时可以帮我一起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父亲,取得成绩时会鼓励我、夸奖我的父亲。可是我的父亲……只会骂人!有时候,真不知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是该爱他还是恨他?我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位喜欢骂人的父亲?——风蓝  相似文献   

12.
正"你爸爸是干什么的?"这是我最难回答的问题。农民?肯定!工人?他做过。商人的成分他也有。一年四季,父亲的角色不断变换。该怎么回答呢?我想,父亲的工作,只有黄胶鞋说得明白。新年刚过,父亲便背起了行囊,开始了新一年的奔波。往往十天半月父亲才回家一次,只有农忙时才会在家多待几天。出门时的不舍,回家时的憔悴,中间行程的艰苦,父亲从不说给我们听。而我,却可以从黄胶鞋这里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叶子烟     
黄家双 《家长》2016,(4):50
沉重的生活负担让父亲"不敢"抽好烟,是叶子烟在父亲最烦闷的时候,给了他慰藉,但也夺走了他的健康。我没出生时,父亲抽"春燕",我出生后,父亲抽"白鹤"。我上了小学,父亲开始种上了叶子烟。父亲把烟叶摘下来,用草绳串着,挂满屋檐,挂出一帘金黄金黄的风景。烟叶干了,父亲取下来用草绳捆好,塞进枕头下的谷草里,随抽随取。枕头高高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父爱     
父亲,不善于表达爱。他从不会说:"我爱你,孩子。"他只会要求我:"不做完作业不许出去玩。"我对他又敬又怕。在我眼里,他学识渊博,对人热情。可那是对旁人,对我,他始终板着个脸,显出很严肃的样子。小时候,每当我滚在地上嚎啕大哭时,我的邻居——张大婶,便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的人生道路,父亲认为就是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他固执地认为唯有"读好书"才是出路。因而,我对父亲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他的脚步,立即会将刚  相似文献   

16.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7.
正记忆里,父亲从未抱过我,亲过我。同样,我也从没听他说过他爱我之类的话。不会表达感情,似乎是父亲最大的缺陷。还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彻底认识到父亲是一个不可能被改变的人,不要妄想从他脸上看到任何明显的表情变化。我和兄弟们经常会在家中闹出许多笑话来,母亲见了总是哈哈大笑,而父亲的表情却在我们还没有捕捉到时就已消失了。于父亲来说,微笑显然也是不被允许的。我们唯一能够判断他生气的方法就是,计算他到底有多长时间没说话。如果太过生气,他不仅会长时间不说话,  相似文献   

18.
做儿子的在慢慢长大,父亲却仿佛变小了。从前,父亲指派我时,我总是“嗯、呀、噢”地答应着;现在,我向父亲建议时,他也只是“嗯、呀、噢”地答应着。我不知道,我们父子到底怎么了。出门在外,我经常挂念的是母亲,却很少想到父亲,有一回突然想到他时,却意识到对他的不公。我私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别人面前有说有笑,一见到父亲就不言不语了呢?作为他的儿子,却不能给他带去欢笑,难道我只会向他伸手要钱?仿佛养活我是他必须执行的义务。母亲经常对我念叨说,你爸没有什么本事,只能让你跟着受罪。我听了并不在意,似乎母亲说得有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一贴创可贴     
国庆长假期间,父亲回来了。我叹了一口气:看样子,我得把"国庆"疯玩的计划书烧掉了。父亲一年最多回家两次,可即便这样,我一天之内跟他交流的话也绝不会超过十句。说真的,我有些怕父亲,他打我时可敢真打。我知道,父亲一直看我不爽,他看不惯我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撞头的故事     
1自从写作《在自己的树下》以来,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我时常会因某件偶然的事,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情景,并由此引出与当下相关联的"问题"来。虽如此说,我并非要纠正以前多次写过的和父亲之间很少说话的事实。我的父亲就像那个年代日本大多数做父亲的一样,在家里时话很少。但是回想起来,我还是得到过父亲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我的,特别是通过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