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教师博览》2013,(9):57-57
<正>南宋诗词研究者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一书中,得出一个结论:"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一首诗,不必句句都精彩,一个人,无需事事都拿手,只要一句精、一招鲜,就能声名鹊起,天下闻名。白居易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得名。《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  相似文献   

2.
乐天①初.举②,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③。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④。"及读至《原上草》⑤,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节选自宋.尤袤《全唐诗话》)  相似文献   

3.
李端《芜城怀古》实为绝句而非律诗,四库馆臣说法有误;《解颐新语》作者为皇甫汸,《明史·艺文志》误载为"皇甫循";《四库全书总目·解颐新语提要》中"黄金费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之作者应为司空曙,而非韩滉或顾况;《解颐新语》原文指"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之作者为李商隐,《提要》云:"今《义山集》中亦无之,不知所据为何本。"经考订,该句诗为孟浩然所作,而非版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溪山琴况》是明末名琴家徐上瀛所作的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的美学专著,"和"况属于其中二十四况之一,且为第一况,可见其在《溪山琴况》中的地位。文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论述"和"况的重要性,外部就是"和"况与其他况的关系,内部则是深入分析"和"况本身的内在结构之和;运用内外结合和交叉论述,客观呈现"和"况在《溪山琴况》中的首重地位以及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6.
竹简《五行》篇第二章云:"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而依据帛书《五行》,此句以下还应校补以"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一句,与开头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提示我们关注《五行》篇"圣—天道—德之行"与"智—人道—行"线索背后更具根源意义的心灵环节——"忧"。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有这样一句:“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着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对此句中的“胜况”一词,龚其康同志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辞海》中查不到它,所以怀疑它是“盛况”的笔误(见《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第39期《是“胜况”还是“盛况”》)。我以为龚其康同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盛大;隆重:盛会;盛宴。”“胜”也有“优越;盛大;佳妙”之意,并且“胜会犹盛会。章碣《癸卯岁毗陵登高》诗:‘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见《辞海》)由此  相似文献   

8.
关于作文,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写出作文的深刻,一方面取决于见识,另一方面取决于构思。下面结合《引路人》阐释作文的构思之"路"。  相似文献   

9.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10.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的作品,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别具特色,从说话体语言到"缀段性"结构,从"说书"叙事风格到平衡式的叙事模式,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有很大关联,本文从该小说文本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填字游戏     
横列:一、美国影星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一部经典动作片。也是1994年,中国引入首部好莱坞票房分账发行影片电影。二、杜甫《八阵图》中"名成八阵图"的上一句。三、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的下句。  相似文献   

12.
一(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注:曾,并.(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以上三句中均有"曾",课文只注了一处,是否可以说,三处均当"并"讲呢?其实不然.在句(1)勉强可通,于句(2)就有问题,于句(3)则不通.吕叔湘《开明文言读  相似文献   

13.
两句诗又名两句歌。宋严羽《沧浪诗话》:“两句之歌,荆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诗有《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也。”古代的两句诗按其内容与作者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军旅之歌、文人轶诗、古代歌谣、小说之诗四大类。  相似文献   

14.
唐人刘禹锡的名文《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一句,可能是"有丝竹之悦耳"之误。因为"无丝竹"与上句"可以调素琴"在内容上互相矛盾;在语言形式上,与其下句"无案牍之劳形"在对偶上有不足,诵读时欠协调。若是"有丝竹之悦耳"则可避此缺陷。  相似文献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结构清晰、内容明确。课文围绕"音乐之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民生活、音乐建筑。而文本围绕全文中心句写、围绕段落中心句写、围绕事物特点写的行文方法对培养学生"怎么写"的思维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同学聚会或者毕业时,有一句唐诗出现的概率特别高,那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曹植的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为王维这句诗是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的原句霸气侧漏,王维的改写清新脱俗,两人各有所长。但由于王维的这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数比  相似文献   

17.
程鸣 《教学随笔》2008,(12):66-66
(9)肺腑之交:指无语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唐代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有"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之句。(10)患难之交:指同在一起共过忧患艰难的朋友。典出明代焦《玉堂丛语·荐举》:"仲举与文  相似文献   

18.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9.
在晋代和南朝的史书中,常见"北府"、"东府"、"西府"之名.它们都是当时的军事重镇.本文拟对这些名称的缘起及其在东晋时代的历史情况作一些粗略的考证;此外,"南府"之名不见晋、宋史书,需要探讨一下有无其实的问题,故题名曰《东晋四府考略》.一、东府东府之名遍见于《晋书》、《宋书》、《南史》.例如:《晋书·儒林·徐邈传》:"邈尝诣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晋书·王恭传》:"道子尝集朝  相似文献   

20.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有的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悲叹。如:夏承焘、游止水合著的《辛弃疾》解释“可怜白发生”说:“唉!可惜头发白了,报国无路,一切希望都落空!……末句五字,……完全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句五字失望之情。”华中师范学院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读》则说:“最后一句转到壮志未酬的悲忿,同时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