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成功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绽放智慧的火花,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和人生境界,享受诗意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诗意,不是在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是在败坏学生的读书胃口。解决办法:美文美导、美文美读、美文美品,打造语文课堂的诗意厚重和构筑诗意精致的语文课堂,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途径之一,我们语文老师要用一身诗意设计组织教学,为学生寻找学习语文的诗意和远方,让学生深深迷恋上语文。  相似文献   

4.
"诗意"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诗意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以"诗意"为核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诗意般学习,诗意般生活。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创建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课堂"。主张要关注学生诗意的萌生,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金小树 《考试周刊》2009,(15):42-43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诗境,启迪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体验,真正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诗意语文、魅力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急需诗意之水的浇灌和滋养。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面对如今功利化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堂离孩子们已经渐行渐远。美育,又称美感教育。美育并不仅仅存在于与艺术有关的教育中,语文教育中也渗透着美感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方面功不可没。针对语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门颇深的学问,它肩负着培育学生热爱母语、提高学生修养与情趣、健全学生人格和发展个性的重任.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面临着诸如"如何教好语文"的困惑.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做到诗意化、生活化、实效化"三化"并重,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不断被功利化、技术化、习题化,被肢解、被扭曲、被现实的烟火烤灼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追求并执着的"诗意语文",一起发现语文的诗意。一、"诗意语文"的几种描述首先,我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诗意语文"。第一种描述,"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走进语文的路径有千万条,我选择了诗意的路径。我用诗意的方式理解语文,理解教育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更是一种诗意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诗意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诗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结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就"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软化"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内涵如汪洋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的学习绝不能驻足于课本这条小河,浅尝辄止。教师应不断尝试新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引领文学这股"源头活水"来滋养语文这块贫瘠的荒原,让学生在文学的乐土上诗意地栖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色彩     
<正>听完赵谦翔教授的"绿色语文"教学的讲座,心里一直翻腾着"教绿色语文,享诗意人生"这几个字。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有多少语文老师能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中,像他一样把教书当成了生命的享受,又有多少老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想过自己的课堂会是什么颜色。匆忙之间,自己在讲台上也走过了20个春秋,前几年学校推行的所谓的教学改革我也是亦步亦趋。我一直感觉到教学无需模式,而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与他的性格和学科素养息息相关。所以,我依旧在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14.
诗意语文是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归真、求善、至美的语文。它是在"陶冶诗情—启迪诗思—感悟诗理—践履诗意—积淀诗语"等组织程序中展开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促进其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意地教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中触摸文本的灵魂;在情境中激发想象,培养语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建构心灵,从而追求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17.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简称《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讲演录。捧着《诗意语文》一书,仿佛看到王老师牵着马儿意气风发的笑容,脑海里无端地现出"扶我上马的人"的字眼来。流  相似文献   

18.
胡茹芳 《考试周刊》2014,(38):63-63
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美的光彩,蕴含美的情趣。用寻找美的眼光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人"的情怀感受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王崧舟老师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他倡导的"诗意语文",在小语界形成了一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用诗意语文谱写了他独特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内涵如汪洋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的学习绝不能驻足于课本这条小河,浅尝辄止。教师应不断尝试新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引领文学这股“源头活水”来滋养语文这块贫瘠的荒原,让学生在文学的乐土上诗意地栖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促使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