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会形成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具体做法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文科学,语文在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浅要分析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学的策略,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挖掘语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高中学生.从事农村教育的语文教师有责任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文本,抓住“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建构教学合一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见缝插针,在教学环节中巧妙渗透,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同时也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培养与语文教学渗透实施,实现知识营养与精神营养的双补给,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心理课程的设置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均应进行心理教育的相关渗透.语文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良好心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就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农村小学生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热爱语文,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依托发自内心的语文感情,不断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激活语文课堂,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让语文课堂更加活起来. 一、依托情感艺术,和谐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渗透"情感",并且还要在"渗透情感教育"时讲究艺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情景,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11)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  相似文献   

18.
王宏伟 《课外阅读》2011,(5):133-1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是依据现代教育法中的渗透教育法,在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理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将知识能力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利用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