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赵善括是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文均工,也是南宋宗室词人的代表。在他现存的四十九首词中,交游词占有一半,有与辛弃疾、章甫、等人唱和词,还有送别友人词、祝寿词共三大类,其中与辛弃疾唱和最多,二人词风骏迈豪爽,颇为相似。赵善括在与友人唱和酬赠之间,表现出其渴望收复中原及其壮志难酬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3.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江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本文从当时的文献资料出发 ,以《须溪词》所涉往来人物为范围 ,考察并梳理了他与邓剡等九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从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南宋遗民的态度 ,也可以看到他对降元者宽容的一面 ,这对我们准确了解刘辰翁入元前后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张綖是明代重要的文学家和词论家,学界关于其生平交游的研究还很薄弱。今详考张綖交游19人,其中有顾磐、顾瑮等同道好友,有王阳明、吕柟等当世名儒,有王磐、廖道南、皇甫汸等著名文人,有蒋芝、许檖等官场同僚。他们对张綖的品格修养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察其交游情况有助于深入研究张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民国词坛大家夏承焘与夏敬观的词学交游可分两阶段:一是1929年至1938年,夏承焘在杭州,夏敬观在上海,主要以信函往来; 二是1939年至1942年,夏承焘因战乱避居沪上,以午社雅集为中心,与夏敬观交往密切。民国时期是“二夏”词学“交集”期,其交游具有层递性与连续性。夏敬观提携夏承焘,体现词学代代承衍; 同为“新变派”,二人围绕“四声之争”辨议词学,共同架构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宋敏求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及藏书家,一生交友广泛,交游的对象大都是当时的宦学名流或文苑俊才。这些交游无疑会对他自身的仕进、对宋代的政治、文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段成式,晚唐著名文学家,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著称于世,一生交游甚广。常恒畅《段成式交游考》用功甚勤,重点考察了段成式与温庭筠、李群玉、李德裕、周繇和徐商等人的交游,尚有不少阙漏。今补考喻凫、僧无可和贯休等十几人,或可进一步了解段成式的交游对他身世浮沉、诗文与笔记小说创作的影响,全面把捉造成《酉阳杂俎》博杂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江西僧侣文学家释道璨是一位爱好交游的僧侣诗人,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很少。对释道璨的生平、交游诗的体裁和内容进行管窥,有利于我们深刻发掘和了解南宋时期江西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段成式,晚唐著名文学家,以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著称于世,一生交游甚广.常恒畅《段成式交游考》用功甚勤,重点考察了段成式与温庭筠、李群玉、李德裕、周繇和徐商等人的交游,尚有不少阙漏.今补考喻凫、僧无可和贯休等十几人,或可进一步了解段成式的交游对他身世浮沉、诗文与笔记小说创作的影响,全面把捉造成《酉阳杂俎》博杂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戴复古词中的徐似道、真德秀、吴柔胜、陈垓、赵必(巴山)、刘镕、宋自道、李华等词友的行迹及与之交游的情景,《增订注释全宋词》均因“未详”而注未详或未注,台州等地方志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有程度不等、角度不一的记述。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明代文学家张含与主流文学家杨慎、李梦阳、任瀚等人有较多的文学交往,在本地也形成了以李元阳、胡廷禄、木恕卿等人为中心的交游圈,打破了云南文人相对独立的地缘局限,既促进了云南与中原主流文学的和合,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云南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尤侗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交游广泛。仅据其《西堂全集》而言,提到的有名有姓者不下六十人,而最为重要的也有三四十人之多。交游活动对尤侗的生平经历、思想、著述等多方面产生着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他的戏曲创作活动。尤侗交游的重中之重是与文坛名士的交游,可分为曲词之交和诗文之交,而尤以曲词之交为著。  相似文献   

13.
黄溍交游考     
黄溍是活跃于元代中晚期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学者,一生经历丰富,性喜交游。而关于黄溍的交游情况至今研究较少,作者根据黄溍及其同时代的众多作家的文集,对黄溍的交游情况作一番梳理,从而大致展示了黄溍一生的交游事实。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诗人杨慎谪滇三十五载,与云南文人士子相唱和,放浪湖山,究精著述。昆明、永昌、大理、安宁、澄江、蒙化、楚雄等不少府、州、县都留下了杨慎文化交游活动的踪迹,成为明代云南最有影响的文化人。杨慎交游人员可分为师长门生、仕宦名流、民族友人三类,产生了一大批著述诗词等交游成果,并且留下了不少歌咏题词碑刻,对云南的当时后世都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一止是南宋初有影响的文学家,平生交游甚多,最重要的有叶梦得、李光两人,叶梦得对他的评价让他获得了当时的文学史地位;李光对他的提携,让他达到一生仕途的辉煌。本文试对刘一止与叶梦得、李光二人交游加以考索。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成百余年后,刘辰翁依其声律,写就另一首《永遇乐》,因此两词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从历史背景、情感、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深入钻研,则可析出许多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7.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其诗名盛,词名虽然为诗名所掩,不能大畅于世,但是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回忆从军宦游生活、回忆故乡友朋、回忆恋情的词从多方面展现了他的生活思想情感,这对于了解一个多样化的陆游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鼐与李若讷同为明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公鼐标举"齐风"诗帜,李若讷紧随其后,反对模拟,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声情"。二人自万历十六年定交以后,交往频繁,酬答诗甚富。对他们交游情况的梳理,不仅可以勾勒二人交游的大致轮廓,亦可填补对他们研究之缺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后村先生大全集》以及南宋以来潮州方志,详细地考察了南宋文学家刘克庄与潮州知州的交游活动,从一个方面证实了“闽人官潮”现象对潮州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沤社是民国中期成立的词社,成员交游历时长、空间广。通过对沤社的交游考察发现,沤社是在清末民国与南北诗词社团交游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沟通南北社团及民国前后期词社的连接点;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结社重镇,改变了以往京都为唱和中心的"文学地图";诗词社员交游与结社的基础基于相似的文化与遗民背景,词社之间的交往,词学观念与创作均会相互影响。最后,由于社会传媒的发展,沤社成员又成为了《词学季刊》报刊词人群,完成了传统词社成员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