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在对《锦瑟》文本的解读上过分依赖所谓的身世,而缺少对文本中文字间的微妙解读,同时也无法体会文字间的彼此关联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特有的情怀,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种种解不开的"谜".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缺少必要多元解读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文本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也是师生对话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语言修养、人文素养的孵化器。但当前的文本解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缺乏所谓"裸读"的能力,对教参、权威解释等有过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意识,缺少文本解读的方法,必将难以对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作出正面的示范;二是文本解读受到文本中心论和传统解读方式的影响,还没有区分文艺学视角的专家解读和课程论视角的教学解读的自省  相似文献   

4.
批注是一种研究文本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文字与文本开展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分享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和文本间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过度关注教材的文本教学,阅读也仅仅停留在学生对书目的文字阅读层面,而缺少文本及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阅读后生成自己的思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个性化阅读。因此,如何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专题阅读模式中如何利用教材进行多元化解读以及生成式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阅读之根本——"文本"入手进行深入地解读,找到架起教师、学生与文本这三者间的支点,用期待的目光,审视阅读期待,实现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的有效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主,语言教学中往往出现无法把握语言文字特点的问题,解读过程趋于公式化、表面化,无法深刻挖掘。语文课学习常常偏离方向,再则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不同,文本解读常缺少创新性,而语言置换可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林珊 《福建教育》2008,(3):20-21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影响文本对学生的精神观照与文化浸染。我以为,教师要想深入解读文本的文字意义与文化价值,必须经历一个从“心在文本中”到“文本在心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本教学价值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文字符号信息,寻觅文本解读的关键处、突破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腹地,真正感受文本深处的美丽。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文本解读的有效抓手。一、抓住文本疑惑处,追根溯源阅读文本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语言的前后矛盾处和逆情悖理处。面对疑惑处,教师要用"追问"来引导研读,教会学生联系背景、上下文和生活来探究思考,品味感悟,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疑惑,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1.
正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文本解读不仅仅是解读文字,还需要深入的解读文本中蕴含的文学及文化意义,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深层解读文本含义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指向文本深层含义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凤梅 《快乐阅读》2011,(16):150-151
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文本,其特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达到个性化的解读或创造性的解读,读者从文本出发去构建、创造生发原文。自主阅读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视觉由文本转向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与教师平台的对话上,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教师要立足于课内,在题材多样化、知识多层化、表现多手法的课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注重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感知体验,通过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说的语感,是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一种直觉、整体的感知。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深入到文字内质,对文本产生更多深层次的解读和品析,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  相似文献   

15.
"课前生成"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自行解读文本、提出疑问并形成文字以备课堂研究探讨。所谓"有效利用"是指教师根据这些课前生成的教学资源准确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预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前生成"资源有效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数学学科实际,以函数单调性为例,探讨出了用文字语言解读教材文本,用图象语言解读教材文本,用符号语言解读教材文本,用辩证观点解读教材文本等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的文本解读观以及整体思维方式,融贯式教材文本解读以人文化育为价值取向,以教材文本为解读本体和多维整合基点,以"读者—文本—作者"间的多向交互作用为解读发生机制,坚持系统性、创造性、规约性原则,经由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创读四个基本环节理解和创生文本内含,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生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中出现了文本缺席的情况: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到位,学生缺少文本语言的玩味,文本解读不注重与作者对话,“边缘行走”式的文本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品味,引导学生平静地和作者对话。”几个方面落实文本的回归工作,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对文字浮光掠影,对文本只抓一鳞半爪,对内容解读粗枝大叶,表层浏览、浅层思维,这些常见的误区存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这些误区,进行深阅读呢?笔者以为除了对学生阅读时圈点勾画习惯的培养,在解读文本时,和学生一起"微"中品鉴,品"微"言懂大义,洞察玄机;于细微处见宏远,于简约处见繁复;于平实处见智慧。一路"慢"步,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一、"微"字联想起漩涡所谓"微"字,在诗歌中称之为"诗眼",在其他文体中  相似文献   

20.
多元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潮流,但是,这种潮流却缺少一个坚固的堤坝,致使多元解读经常会成为"无边界解读"。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厘清多元解读的内涵,进而确定多元解读的边界,落实文本解读的四个维度,实现"多元有界"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