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灵动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所在。语文学习中,利用"读""说""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乐趣、学有动力,使课堂灵动起来,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快乐、收获喜悦,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充满独特韵味的所在,语文教学也有其特有的"语文味"。然而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哗众取宠,舍本逐末,流于形式的语文课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这不仅背离了课堂改革的初衷,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返璞归真,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只有生成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所在。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必须明了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主体,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生成差异问题,洞悉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努力实现师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课堂上,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它具有数理化所不具备的审美性和情趣性。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体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才是我们不断追寻和谐语文课堂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5.
实践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只有生成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所在。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必须明了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主体,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生成差异问题,洞悉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谭桂熠 《考试周刊》2013,(39):42-43
<正>语文是美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堂,就像崔峦所说:"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认为,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性的舞台,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富含生命的活力,彰显语文课堂迷人的光彩,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习得的训练。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目前,小学生语言表达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个普通教学班,除了几个尖子生之外,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要么苍白单调,缺少灵气;要么用词不当,颠三倒四;说不完整或表意不清的也大有人在。我认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说话训练,帮助孩子学会驾驭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说过,"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他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并且还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由此可见阅读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钥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作为新时期的语文  相似文献   

10.
"乐学"语文,就是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用愉悦的心情融入语文课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乐学"语文,就要让语文课堂融入陶冶性情的审美,让语文课堂贯穿灵活多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蕴含丰富情感的学科,小学生更是天真淳朴,作为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殿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打造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展示,大胆质疑,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收获新知、愉悦情感、陶冶心灵的所在。为此,我们需要契合小学生的认识实际和喜好,优化策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活力课堂能使语文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下充满活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探索。教师要学会用感情带动课堂,用兴趣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体味语文的魅力及其独有的特色,让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必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而我认为关键是要开放语文课堂。本文是我在语文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变得鲜活灵动。小学语文,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内蕴。因此,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文本反复涵咏体味,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有机渗透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一、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将会学到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知识与能力、表达与创作等。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育质量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趣、读、赏、练、写、思"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六要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然而"语文太难教"却是所有老师的共识,如何像设计师那样教语文,学会"设计"一款风格别致,简洁精美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像一件艺术品。以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说明课堂简政放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程红兵 《现代教学》2009,(10):20-22
语文教学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根本宗旨,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语文教学的两个特性: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语文教学的三个原则:相互主体渐变原则,联系、主导原则和取向多元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所在,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活动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活动要力求具有目的性、实效性,避免空洞杂乱、华而不实。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语文活动,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活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20.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灌注"活水"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