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应用客户端“今日头条”,因大量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稿件,引起版权纠纷。这个问题应引起新闻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原创新闻是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所在,不能随便被新媒体侵权。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新媒体不能漠视版权,应让法规来保护媒体原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在深度融合中寻求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2.
任陇婵 《视听界》2014,(5):15-16
今年6月3日,"今日头条"移动客户端在宣布获得1亿美元融资和高达5亿美元估值之后,引发了版权争议和诉讼,也将网络媒体使用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问题置于舆论风暴眼上。统观这起版权诉讼事件中各当事方在诉讼事件及舆论中的个性化表现,不啻为对国内传统媒体、新媒体版权素养的一次检阅式巡礼,也活画出中国知识经济领域面对知识产权的生动表情。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上一期我们就新旧媒体的未来作了探讨,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侧重。近来,以"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为口号的"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媒体产品,又一次引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未来关系的热论。传统媒体坚守、突围、转型、融合、消亡,仍各持己见;新旧媒体的同源性、相似性、对立  相似文献   

4.
传媒动态     
正"今日头条"侵权案凸显传统媒体版权维护难困境近日,标榜"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的移动客户端"今日头条",因涉嫌擅自发布《广州日报》的作品,被拥有《广州日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提起著作权之诉。目前双方虽已达成和解,但因为其中关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由来已久的作品使用版权纠纷,而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对于与今日头条"化敌为友",大洋网副总裁张恒斌表示,通过沟通,双方对彼此有了更准确和深  相似文献   

5.
2014年6月,“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声明已与发生版权纠纷的媒体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和解,但这样的版权纠纷仍然持续不断,法学界、传媒界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 2016年4月26日,百名自媒体人发出《联合维权公开信》,控诉“一点资讯”利用技术手段将自媒体人的原创作品复制、抄袭到自己平台和应用软件上,严重侵犯知识产权.频发的网络作品版权纠纷,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版权归属与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6.
今日头条估值远远超过二十一世纪传媒——最近,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估值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媒体估值是怎么估的?为什么生产优质内容的传统媒体往往是"白菜价",而本身并不生产内容仅是作为内容渠道的新媒体却值钱得多?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新华社连发三文质疑微信平台对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问题管理不力,再次引发新媒体时代的版权保护热议。微信和今日头条的版权问题可谓两个经典案例。前者的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主要在于公众对新闻版权价值的认同度普遍较低,微信平台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机制;后者通过爬虫技术抓取媒体网站信息,以及存在的转码行为,则是新媒体技术对媒体认知及《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的新问题。案例在前,跟得上时代的技术和法律规范应该成为媒体版权保护"法与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媒体主要指有时事新闻生产资质的传统媒体,而新浪、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新闻服务商没有新闻采编权,很大程度上扮演新闻的传播者角色.新闻服务商通过转载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并生产部分新闻衍生产品得到发展,它们拥有强势传播平台和互联网入口,受众在网络上获取新闻的习惯是由新媒体新闻服务商培养起来的.传统媒体身处两难境地:一方面用户和广告资源被新闻服务商分流,另一方面新闻版权无法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4,(22):54-55
<正>#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京华时报》和"今日头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是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光明日报:融媒体的概念重在"融",重在将机构媒体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解决。@新华网:网络媒体需要顺势而为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传播理念需要来一场革命;内容生成方式需  相似文献   

10.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头条现象级APP引发业界关注,成为最具创新能力、形态超前的产品。本文从今日头条现象级模式的现状、发展等剖析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策略原因,由此对地市级媒体带来的影响启示,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媒体纷纷将新闻类APP作为自己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又一主要阵地。但是"今日头条"自媒体APP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类APP的呈现方式,传统新闻类APP受到了极大冲击。"今日头条"在用户大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分析"今日头条"的特性,能够给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自觉,"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东南卫视台海资讯部的王牌栏目《海峡新干线》发挥其传统优势,试水媒体融合,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展开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传统媒体的精雕细琢无法适应新媒体的迅速传播、社会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缓慢等。未来,《海峡新干线》还将从网络直播、资讯供应、商业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深度融合,打造传统台海新闻节目的传播第二春。  相似文献   

13.
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渐渐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2013年6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报告显示,"2011贏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而在这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间,新闻编辑的含金量无疑正在提升,其竞争力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眼下中国传媒业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互联网给传统媒体这些内容生产商们带来的渠道变革,愈演愈烈。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的数字内容分发渠道,正在改变格局。1月15日,在"2016今日头条未来媒体峰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CEO张一鸣分享了他对媒体业未来的看法和趋势观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9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路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集中对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权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2010年的新媒体研究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刚刚获得1亿美元融资的新闻资讯APP"今日头条"遭遇纸媒的侵权质疑。享有《广州日报》网络传播权的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称"广州交互信息")以著作侵权为由将今日头条告上法庭。6月4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今日头条的抗辩理由是:"我们不是转载,是导流,我们并不侵权"。随着数字新媒体强势崛起,使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远远不及数字新媒体外,纸质报刊的内容被数字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重点研究自媒体对于以纸媒为首的报纸的转型所带来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自媒体"今日头条"的版权之争,以期为纸媒与自媒体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本期媒体App客户端专题看到这,或许许多传统媒体人还在迷茫和纠结。传统媒体有无必要做App?在决定做和不做之前,首先还是了解自身,优势和弱势,如此一来,当App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明朗之时,当机立断。为此,我们邀请多名资深媒体专家"把脉"。《中国传媒科技》:传统媒体App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请给出三点意见。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从传媒产业的大趋势上看,我觉得未来产业链的分工会不断细化,比如今日头条就把自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新闻事件的传播与发展态势。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的博弈,也深刻影响着两者各自的发展,以及整个新闻业未来的趋势。在这场博弈中,到底是新媒体"逼倒"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调戏"新媒体?亦或是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竞争激烈,实质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面对种种疑问,本文将从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入手,探究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博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快速应用以及进入后PC时代受众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需求将数字化个性推送这一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新闻资讯聚合平台今日头条自2012年创办以来,凭借对用户进行精准喜好分析和个性内容推荐而迅速走红。本文旨在以今日头条为例,分析个性推送技术在新闻平台大热原因;重点是思考其大热背后可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今日头条将其界定为科技属性而非媒体属性的观念给新闻伦理与媒体责任带来的冲击;媒体一直存在的版权问题是否更加复杂?在分析带来的负面影响基础上,对个性化推送服务能更好地服务于媒体平台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