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对传统蒙学理论和蒙学教材的批判继承,笔者从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出发,对我国古代蒙学和蒙学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并具体分析了古代蒙学教材的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华民族悠远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代蒙学教材的分类,是了解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大体可确定为50部,将其分为教育内容、教育功能、学习程度等几类。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弟子规》追本溯源,逆向探寻我国古代蒙学伦理教材的编撰轨迹,指出传统蒙学发展进程始终围绕“蒙以养正”、“果行育德”这一教育纲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现代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传统蒙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关于蒙学要义,即古人关于蒙学意义和方法的论述,正是传统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适当了解并吸收古代蒙学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启蒙教育乃至素质教育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就对古人关于蒙学内容、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读书写字等方面,能够对今天有资借鉴的部分略加介绍,与教育同仁共读。一、关于蒙学内容的论述首先古人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清人张行简在《塾中琐言》里就说:“品行心术,人情世故,尤属学人本务。”同时针对世人“但以功名之成否为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兴起,仿照古代各种蒙学教育机构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教材上、教学模式上当代学前教育与古代蒙学教育相比有其不同处;在教育理念上却也有其相通之处。如何借鉴古代蒙学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如何使古代蒙学教材为我们当代学前教育所用,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许多教育者共同研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蒙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蒙学教育文化载体的蒙学教材,在儿童教育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编写了大量的蒙学教材,民国时期更是将蒙学教材的编写推向了很高的水平。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及编辑特色进行剖析,解读其流传至今仍然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探讨民国时期蒙学教材的特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蒙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丰富扩展。其间编写了大量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蒙学教材。纵观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流变,它是源远流长,综合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瑶 《文学教育(上)》2014,(17):116-117
我国古代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而蒙学又十分重视识字教育,因此,识字成为蒙学的起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是前人为我们今天语文识字教学留下的精华部分。本文主要搜集以往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三个主要方面概述近来蒙学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积淀,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代表的周秦教材,以《急就篇》为代表的汉代教材,相传相袭,发展至唐代,蒙学教材不断完善,基本趋于成熟。到了宋代,蒙学教育流行于民间,几乎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语文教科书的雏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童训》、《十七史蒙求》、《训蒙诗》、《名物求蒙》等重要蒙学教材。到了明清,教材内容更趋完善,分科教材的出现,教授方法的规定,是这时蒙学教育、蒙学教材成熟的重要标志。探讨我国蒙学教材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其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普及中小学义务救育,编纂中小学教材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学教材即是幼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各种读本。我国历史上,人们一直很重视蒙学教育,所以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蒙学教材,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几本流传甚广的蒙学教材外,各类蒙学书目近两千种。学习和研究经典蒙学教材的编写对我们今天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进行了翔实考证,并对古代蒙学教材的学科特征,即工具性和思想性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古代蒙学内容贴近日常生活,教材繁富,并且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其精华在某些方面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不但秉承了中国文化重“人伦”的传统,而且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代小学教育称之为蒙学。清代小学教育趋于规范,既注重教材的选用,也注重教育理念。清代蒙学教材有《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而清代蒙学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和顺道性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