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维度对课程(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统摄指导作用。那么,从提高课学教学效益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张小文 《课外阅读》2010,(7):121-12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本文结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从三个方面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无疑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  相似文献   

4.
刘中林 《湖北教育》2002,(21):21-22
一、设计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大突破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深入进行,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成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体现了今后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标准》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这不仅仅是设计思路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深刻的变革。具体说来,《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有以下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过渡性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的“最大发展”,就是“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综合性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这一设计框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去具体地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尽管在特定的目标条款,不同维度并不一定都同样地得到明晰显现,不同维度所展示的侧面也并不一定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当下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不该教,或者知道要教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说明语文课是必须要教语文知识的,但不能为知识而教,而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 ,结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近年来语文立体教学实践 ,谈几点认识。一、立体目标———现代语文教学目标的时代特色《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在阐明课程目标时 ,无论是总目标 ,还是阶段目标 ,都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提出 ,这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语文课程目标的立体性 ,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的语文教学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全新理念:一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二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是强调语文实践。四是主张探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规范。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论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因此,“双基”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提出了课程目标,旨在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鉴于日常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前提,所以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就创建语文有效课堂,实现语文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内涵关于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笔者赞同王荣生教授的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全体学生”自然涵盖语文基础与能力、态度与情绪参差不齐的、上中下各个层面的学生。这里的“素养”包含知识、技能、心理、修养诸多方面。《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这一界定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以全新的使命、艰巨的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呢 ?《标准》首次提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并进一步指明 ,对语文教与学的效果 ,也要从这三个维度出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何为精彩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评价标准和现在的评价标准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更多的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现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不是将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而是要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等情况进行有机整合。本文在大量课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夯务实三维目标整合的基点”等三大策略,试图提炼出整合三维目标的有效策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维度就提出了展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这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翻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页,“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条:(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学生被动、单干、复现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应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当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