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归根结底是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教与学真正统一起来.教师的作用在于"导",而学是主体,教为学服务,也就是教为学生提供优越条件.尤其是教师教这个优越条件,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向正确,减少困难,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而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活动.从哲学上讲,教学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前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决定因素.教这一外因要通过学这一内因起作用,内因起最终决定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结果,都要落实到学生上,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的,实用主义片面强调学是主体,抹杀教为主导的这个最重要的外因关系,而且传统的教论,有过分强调这一外因条件,忽略了它服务的对象,使教陷于空悬的境地,新的教学论把两者统一起来,不是对以上两者的全盘否定,而是肯定它们积极的一面,继承和发展它们进步的东西,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统一.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之下学.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中心.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居于领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就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教却是为“学”而存在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必然由“学”体现出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学生来讲,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的知识等都是外部条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简单的“授予”或“移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属于双边活动,它既包含着教师的“导”,也包容了学生的“作”。在活动的整个过程,若按二者所处地位进行分析,学生属主体(主),教师为客体(次);若用“内因”与“外因”加以区分,则“内因”源于学生一方,“外因”则出于教师之列。作文教学,就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相作用的结果。 通往作文教学成功之路的秘诀,除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之外,还应选择最佳的训练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多看、多想、多练”的方法,无疑是通往作文教学成功之路的最佳渠道。若用“绝对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教”是为了“学”。在教学过程中 ,主体是“学” ,关键是“教” ,要通过教师的“教”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发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应大大多于教师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 ,改进教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因为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英语水平提高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外因。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主型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的一个概念。自主,即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厚积,自主薄发。探研自主型作文,旨在最大程度地实施“主体参与”,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张扬写作个性,完善健全人格。一、自主型作文的理论设想设想之一:内因外因的哲学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过于夸大了外因——教师的“导”的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内因——学生的“自主”作用,失去了应有的理论支撑,教法也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自主型作文就是试图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哲学理论为支撑去探讨作文教学,从而使内因发挥到“极致”,实现写作的最…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辩证统一,便是阅读训练.“三主学导型”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是构建“三主学导型”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梁涛 《湖北教育》2007,(7):8-10
"学导式"语文教学,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讲读式"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构想。"学导式"教学着眼于师生的双向活动,将师生的双向定位为"学"与"导"。"学导"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实践,确认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具有独立性,这是"学导式"教学的核心。"导"是教师的因势利导,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理论设计"学导式"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为了“学”。所以“学”是主体,是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才能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低段学生也不能例外。那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互动”教学,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目的是确立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这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结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参与热情的高涨,创造性的解放。“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式”教学。它是对话主体间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点悟”式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可略述为“激入——导思——点悟”式,它是一种在教师的激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展开思维主动“求索”,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并培育语文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积蓄创造能力的素质型教学。目的是张扬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认识对象得以理解和运用,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政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归纳综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抓课堂教学,其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倡导开展启发式教学。 一、要不要开展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是不是满堂灌就算抓紧时间了呢?不见得。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最经济的时间,主动积极通过教材学习,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习的内因来起作用。教师…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致使“生本对话”这一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指导、启发和传授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是发展的根据.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主”的“外因论”思想,尽量创造条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台问题颜振遥语文自学辅导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是“教师中心论”,也不是“儿童中心论”,而是辩证唯物论,认为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