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其“身为下贱,心比不高”的品性令人赞赏。对这一复杂性格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疾病描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通过对晴雯疾病描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内,核同时,通过疾病描写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从而使读者对晴雯“这一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是《红楼梦》关于晴雯疾病描写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曾经指出:“在小说里全部关键在于个别的环节,在于分析这些典型的性格和心理。”作为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文学,它要完整地反映人的真实,除了描写人物的外部状貌和活动,同时也应揭开人的内心世界,直接呈现人的精神状态。在这方面,茅盾的长篇小说《虹》可以说是一部堪为范例的杰作。作者在真实地描写现实社会的冲突中,极其细腻地剖析了小说主人公梅女士无比丰富的心理活动,打开了这奥密的内部世界,既为我们展示了从“五四”到“五卅”期间在矛盾纠葛中前行着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同时,又通过这演变着的心灵鲜明地析射出发展斗争着的时代的面目。  相似文献   

3.
人物性格理论是艺术典型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艺术典型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黑格尔在他的《美学》巨著中,不仅对美学中的艺术典型问题作了宏观的考察,而且对艺术典型中的人物性格理论作了微观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人物性格理论的重要性和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以及塑造性格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物性格理论出现以前的最高成就,而且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承传关系.黑格尔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也有借鉴作用,所以很值得我们对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发展了“小说评点”我国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提出了以性格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理论。本文简论其评点《水浒传》之创作精神“乱自上作”与“乱自下生”,并以此为中心,分析评论金圣叹小说美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塑造典型性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都可以表现真理,修辞学以命题的可信性和可能性为前提,这些观点奠定了西方修辞学传统并有助于艺术本体和艺术真理等问题的反思。《修辞学》中关于“怜悯”与“恐惧”情感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悲剧的功用;《修辞学》的性格分析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性格描绘,它建立在情感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修辞学》中的风格理论并非出于纯粹美学上的考虑,由于它强调了“受众”的作用,成为后世从美学和文学意义上理解风格的理论的重要出发点。《修辞学》关于隐喻的讨论,不仅形成了古典派隐喻论的基本观点,而且启发了现代美学、诗学的隐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它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是以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为线索,围绕一个“逼”字表现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它除了人物形象刻画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的其它方面,也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这一具体情节中,作者精心描写了“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说《三国演义》“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此说一出,六十多年来一直为诸多学者承袭引用。有的学者认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缺乏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与静穆状态,因而都是“类型化典型”。这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揩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性格的整体特征是绵里藏针,他的性格的变化是包含在整体性格中的性格的多层面的反映,这正好体现出林冲性格的丰富性。文章从“发展”的词义,从《水浒传》书中的描写,从心理学的观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林冲的性格具有发展性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谐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红楼梦》中不仅描写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充分地描写了造成他性格的生活环境和其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玉独特性格的形成,完全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本文将通过对贾宝玉的特别性格和其人生观、爱情观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3.
洪科 《华章》2012,(16)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即乐园—原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情节模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的旅程就是一个典型的U型喜剧模式.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电影《沦落人》包含着非常明确的悲剧元素。“现实的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包含人作为人所要面对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是探讨《沦落人》悲剧美学的重要路径。《沦落人》中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悲剧观念”。影片在冲突与矛盾的叙述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了生活的崇高。  相似文献   

15.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由老舍老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节选而来的,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章。文中,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仿佛情有独钟,用了很长的篇幅大段大段地极力描写“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泼墨如雨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物。读过本文,我们会惊叹于老舍先生的神来之笔,竟把“烈日”和“暴雨”描绘得如此真切!我们知道,小说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是为典型人物创造一个典型环境,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以,教材的训练重点确定为“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那么,在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游》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文学是人学,只有成功地塑造出典型性格,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才有深度。《水浴》的作者施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本领是高超的,往往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作品中特别成功的是通过喝酒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水淋》描写了北宋时代以未江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其中许多重大的故事情节,都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酒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水规全书一百二十回中,说到“酒”“饮酒”“醉酒”…  相似文献   

18.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重视。他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指出:“性格是各人不同的”,“写出性格来就会有不同的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如此。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恩格斯批评倍克的悲剧《绍尔》:“倍克——他那漫无边际的混乱的空想使他不能塑造出性格来”,都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性格的塑造,在文艺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 ,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那么 ,系统的人物性格理论 ,便是小说理论成熟的标志。金圣叹认为 ,“性格”是小说《水浒传》令人百读不厌的美感力量的源泉 ,认定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是以性格为神明 ,事体为骨髓 ,辞采为肌肤的小说构成系统。“文”是小说家追求的美学目标 ,“事”是“文”的载体。论文探讨了“文”在《水浒传》中的具体形态及金圣叹的评点 ,认为金圣叹所说的“文”是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的行为过程。文章分析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并与黑格尔的典型性格理论相比较 ,认为二者的理论内核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