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连发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今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又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著名评论,拉开了宣传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序幕。《解放日报》在宣传改革开放中的前驱作用,为海内外所瞩目。本期发表解放日报党委书记、高级编辑周瑞金的《舆论:改革开放的先导》一文,较为完整地阐述了《解放日报》的宣传方略。  相似文献   

2.
●去年,上海的新闻言论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解放日报》、《文汇报》的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以及“解放论坛”“文汇论坛”“新世说”(解放日报)“虚实谈”(文汇报)“今日论语”(新民晚报)等专栏言论,以推进改革开放为主调,不断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上月,解放日报社邀请上海著名评论家二十余人举行座谈,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针,回顾上一年言论工作的历程,展望今后言论工作的任务。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由高白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由乱到治的过程中,理论界在改革方向这个关键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出现了改革的“市场取向”和“计划取向”之争。正当人们对改革方向莫衷一是、存在颇多迷惑的时候,1991年,“皇甫平”在《解放日报》上相继发表了4篇呼唤改革的评论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交锋,并成为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在上一个羊年(1991)的年初,以皇甫平署名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等四篇解放日报评论文章为开端,引发了一场关于市场经济的大讨论,史称第二次思想解放。到如今这个羊年,这四篇文章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已被收入皇甫平主将、著名报人周瑞金的文集《宁做痛苦的清醒者》出版,并受到新闻出版界、理论界的关注。在6月底上海学术界人士的一次座谈会上,虽然周氏这本文集涉及诸多方面,但是周当年领衔主持写作的这四篇皇甫平文章仍然是与会者集中谈论的主要话题。皇甫平文章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在传媒上最先传达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香港《大公报》在10月7日、8日两天详细摘要连载了本刊第9期以本刊记者魏永征署名的《周瑞金、凌河、施芝鸿:皇甫平三人谈》一文。《大公报》转载此文的标题是《“皇甫平”揭秘》,肩题是《四篇评论招来“姓社姓资”争论》。其内容包括原文的“皇甫平点将录”、“皇甫平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还有第五篇,没有写出来”、“非同一般的反响”、“皇甫平为何保持沉默”、“为什么在‘姓社姓资’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入春以来,上海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了广泛注意。2月15日,大年初一,《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提出“辛末羊年,对于上海来说,应当是一个‘改革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改革开放贯穿全年。”3月2日,《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阐述了“思想解放要进入新境界,改革开放要开拓新思路,经济建设要开创新局面。”3月22日,《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强调:“增强扩大开放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8.
一、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现状 九十年代新闻评论的总体特征是:内容和形式的起点更高,社会功能扩展、评论员队伍壮大、评论在各个不同媒体的地位有较大的调整、评论的形式在继承上有较大的革新,评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大大增强,评论之多、之广、之热前所未有。 引导舆论、烛照社会、启迪读者 在引导舆论方面,新闻评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和现实作用。九十年代之初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深圳特区报的八篇评论、解放日报署名“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有如报春的新花、强劲的鸣笛,催开了神州大地万马奔腾、鲜花盛开的局面,以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新闻评论都起到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的作用。黑龙江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发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报纸要有声音,就是指报纸要有议论,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现在,报纸的言论文章相当活跃,为解放后所少有,这是一种好现象,是新闻自由的具体表现。解放日报《解放论坛》今年十月二十日发表的专论《企业办托儿所利弊谈》,就是在这样的好形势下出现的,它是一篇熔新闻与评论为一体的可读、可亲、可信的好文章。可读。即让读者“喜欢读”。要使读者“喜欢读”,就要有能让读者产生“喜欢”的魅力。所谓魅  相似文献   

11.
专题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评论中一种值得重视的新型体裁。近几年来,它随着专栏评论的日益繁荣并适应宣传形势的需要而逐渐兴起,在新闻评论园地里含苞吐绿,生意盎然。请看,《北京日报》于1990年4月至10月,开辟了以“我说亚运”为栏名的专题式言论专栏。在专栏中陆续发表了有影响的各界人士有关迎接、欢呼、评说亚运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的专题言论。《人民日报》于同年9月29日至10月25日在头版的显要位置也辟设了以“亚运会的启示”为栏名的言论专栏,发表了报社内外人士写的十一篇专栏言论。编者在专栏面世的第一天所配写的按语指出,第11届亚运会正  相似文献   

12.
善抓“点子”写言论何学元小言论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都是颇受读者欢迎、短而精的小言论专栏。一篇小言论,寥寥数语,紧扣时代脉搏,议论风生,激浊扬清,切中时弊,读者喜欢读,作者喜欢写。但不少小言论作者常为找不...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新华日报》为配合人们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陆续发表了一组《解放思想漫谈》系列评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评述当时已经发表的六篇评论。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的“新闻观察”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的文章。文章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 “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小言论怎么写.还没见过专门的教科书.有的教材将其列入“新闻评论”,但同属这个大类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与小言论.毕竟还有差别.作为小言论编辑.常常听到投稿作者的叹息:太难写了.因为有人屡投不中,或者耕耘勤奋,却收获甚少.有位作者,平均三天就有一篇新作寄到编辑部.但至今没有一篇见报.写作精神可嘉,但劳动成效不敢恭维.但还是有人写一篇成一篇,变成了铅字,可谓小言论写作“过了关”.这说明,制作这种500字左右的“豆腐块”,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言难的作者,我以为大多是选题把握不准(写什么?),或者有了选题,却没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表达方法.编辑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以作品评点的方式敷衍成这组《编辑手记》,权作与通讯员作者的一次“编写交流”,并期待赐教.  相似文献   

16.
最近收到《新闻记者》今年第9期,拜读后感到这一期贵刊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看过《皇甫平三人谈》一文,对解放日报去年和今年发表一些影响较大的评论,写作过程及其背景情况了解更清楚了,使我的讲学有了更可贵的学习材料。同时,这一期上刊登的《批评者已经造成声势被批评者一直保持沉默》、《采访李谷一案后的思索》以及《对改革开放新闻宣传的若干思考》等文都写出了新意,又有一定的深度,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界有人把社论、评论员文章等称为大言论;把短评、编者按、编后和一些署名的专栏评论称之为小言论。大多数读者是喜欢阅读报刊上的新闻评论的,其中受欢迎的大都是小言论,尤以《人民日报》一版上的《今日谈》这类专栏署名小言论最受青睐。而爱读社论这类大言论的却只占被调查者中的很少数。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言论”的一些思考。我以为,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或当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所发表的带有倾向性的言论。它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论这类大言论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我写的言论《脑子笨更应刻苦学习》,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文章.从此,我写言论的兴趣愈加浓厚,不少言论被中央、省、市报纸和电台、电视台采用,至今已发表500来篇,有的还获了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对“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方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等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当1991年《解放日报》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中首次采用这些观点时,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笔者一本言论集《静思偶得》,收编了本人在各级党报、党刊发表的百余篇党建言论。有人问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言论,这些“偶得”是怎么得来的?我粗浅的体会是:写言论者要做三种人。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