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到导弹,不少人会马上认为它是战争中的武器,是可怕的杀人工具.尤其在北约的炮火映红南联盟、美国的导弹炸毁我国的驻南使馆后,更是如此.南联盟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战斧“式导弹、SA-3“果阿“地空导弹等已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字眼.……  相似文献   

2.
目前,俄罗斯的“防天”系统和“破天”系统基本上是在继承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水平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俄罗斯认为,自己拥有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能够穿透美国将来可能建立的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由于搞战略反导系统既费钱,实用性又不很强,即使连美国的不少有识之士也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有效表示怀疑,对付采取了诱骗手段或电子对抗手段的来袭导弹更没有成功先例,因此俄罗斯极力提高自己的破“天网”能力,积极发展导弹攻击系统。发展反卫星的“杀手锏”武器针对美国不惜代价部署的“天网”,俄军政领导人一再表…  相似文献   

3.
“萨姆”(SA)地空导弹系统,是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至今还在装备使用的防空系统,不仅“宝刀不老”,而且“家丁兴旺”。目前,已有20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有源压制干扰对地空导弹系统制导雷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干扰方程出发,比较了单基地制导雷达与双基地制导雷达的干扰暴露区,利用制导雷达作用范围与导弹杀伤区远界的关系,研究了远距压制和随队干扰情况下地空导弹最大杀伤距离的变化情况,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了地空导弹目标指示雷达采用双基地体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0-27
宇宙飞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三种结构,其中三舱式飞船最为先进。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宇宙飞船是由再入舱和设备舱组成的双舱式结构,美国的第一代飞船是“水星”号,它采用单舱式结构。我国的“伸舟”号飞船研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具有第三代飞船的特征。据专家介绍,这次“神舟”六号飞船很多方面都优于苏联第三代宇宙飞船“联盟”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载人航天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中心,戒备森严。 试验场上,一门新式“大炮”格外引人注目,那“炮筒”很粗且很短,空洞洞地朝向天空。这时,一枚被当做标靶的远程导弹从天空呼啸而来,指挥人员立即下达发射命令:“开火!”刹那间,“炮筒”里射出一束强光,一下子射中了疾飞的导弹。只听轰隆一声,导弹被摧毁了。  相似文献   

7.
李成智 《百科知识》2021,(10):10-18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虽然他的飞行只持续了106分钟,但开启了人类通向宇宙的大门,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这次历史性的飞行其实始于东西方冷战.为了获得全球霸权,苏、美两国展开了导弹竞赛、卫星竞赛、探月竞赛、载人航天竞赛,这些项目的获胜者均为苏联.苏、美两个大国展开多项竞赛的背后,还有两个航天大师之间的无言竞争,一位是苏联专家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另一位是德国专家沃纳·冯·布劳恩(1945年被引渡到美国,1955年加入美国籍).由于苏、美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导弹与航天科研体制不同,导致结果大相径庭: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太空旅行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飞向太空     
易铭 《世界发明》1998,(9):16-17
今年2月的几周里.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一直焦急地搜寻着一颗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平原的上空飞行的导弹。吸引他们的不是导弹.而是装在它头部的一只1米长的发动机。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发动机,因为它将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功能融为一体。当这枚导弹以6马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时.苏联工程师将让这个发动机启动几秒钟。实验如果成功.将为美国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制一架名为“兴奋-X”的小型无人驾驶航天飞机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美国和前苏联为了得到对方的军事技术机密,双方的技术间谍各显神通,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有时甚至近乎荒诞离奇。 1968年3月11日,美国设置在太平洋的专门用于探测前苏联潜艇行踪和技术参数的“苏萨斯”水下音响监听阵列系统,探测到在夏威夷群岛西北方向约750海里处的水下,发生了一次爆炸。经查询得知,当时无美国及其盟国的潜艇在那里活动。于是他们推测,可能是苏联的一艘潜艇发生了爆炸并沉  相似文献   

10.
父子兵 20年前,五角大楼军事家脑海中有一场假想战争,苏联军队发射导弹攻击纽约金融区、华盛顿和内布拉斯加州俄马哈市郊深入地下的战略空军指挥总部,企图一举瘫痪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触发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1.
在1961年5月-1975年4月,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除大力研制和生产攻击地面目标的空对地导弹、反坦克导弹外,还火速装备了“麻雀”空对空导弹。据外刊报道:在越南的空战中.美军共使用约450枚“麻雀”空空导弹,击落越军50架飞机,  相似文献   

12.
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为了解决这场危机,开始寻求方法。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出了多个方案,并从中选出了最优的封锁方案。理性决策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过程,并让我们了解到美国是怎样做出决策的。  相似文献   

13.
正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关系紧张。为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争,美国空军始终有若干载有核弹头的战机随时待命作战。除此之外,当时美国还部署了先进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用来防范苏联的攻击。1967年5月23日,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对美国军方位于北极的雷达与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触发了导弹预警系统的警报,前所未有的强烈无线电信号被解读为苏联方面发起战争的前兆。于是,美军指挥官下令让载有核弹头的战机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幸运的是,美国军方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些核武器专家指出,将核武器的发展分成三代。第一代是四、五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氢弹,典型的武器有美国的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导弹弹头,苏联的SS—4,SS—5导弹弹头,以及初期的巡航导弹等。这一代核武器的特点是,威力大,重量大,但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这些武器大部分已在1963年以前退役。第二代核武器是指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如美国的北极星、民兵、海神、三叉戟等导弹核弹头,苏联的SS—11,SS—19,SS—20等导弹核弹头,以及现代先进的巡航导弹,如 B—61等。这代核武器的特点是威力大,小型化程度高,可靠性、安全性强,是目前美苏的主要核力量。  相似文献   

15.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谁也不曾想到,美国人研究这种导弹之初,是得益于一种飞乌的启发,这种鸟就是军舰乌。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25日,驻扎在俄萨拉托夫州塔季谢沃村著名的塔曼导弹师开始装备第一批2枚“白杨“-M井下发射式洲际导弹系统,俄罗斯称该导弹为PC-12M型导弹,并起了一个绰号为“白杨“-M.北约称其为SS-X27(或SS-27).   ……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公布了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即“本土导弹防御”,和“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并正式提出了修改美苏于70年代初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要求。1999年3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7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底,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发射试验,标志着该导弹即将进入最后的定型阶段。德国海军计划2004年用“独眼巨人”装备新型的K-130级导弹护卫舰和小型导弹快艇。采用了多种新技术的“独眼巨人”导弹具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所谓空间武器,即指部署在太空或陆地、海洋用于摧毁和攻击太空飞行目标,以及从太空攻击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空间中的重要目标的天战武器的总称。它的主要任务是攻击对方的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航天器和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军用飞机、舰艇和地面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导弹和航天器发射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海尔法”AGM—114导弹服役美国陆军和海军以来,至2001年预计该系列导弹的生产总量可达到65000枚。用途广泛的“海尔法”导弹,目前己装备于美国的AH—64“阿帕奇”、AH—IW“超眼睛蛇”、MD—530“防御者”、OH—580、SH—60、HH—60和UH—60A“黑鹰”等直升机上。还在Al29、B0105、S—70S“海鹰”等直升机上进行了综合试验,计划在RAH—66“科奇曼”直升机和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