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区域非均衡发展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分析了区域差距、产业差距、收入差距等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从政府职能层面提出了建立成都平原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特点,从对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入手,深入地探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利益调节机制、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及保障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及互动机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动态协调及流动讥制、泛长三角与区域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合作机制等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3.
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分析了区域公共治理的特征后指出,要实现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有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协调机制,要在组织安排上实现创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生态型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可以提高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过度或恶性的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产业同构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提出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合作治理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从我国现实层面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迫切需要打破地方政府间的零和博弈,实现协调与合作;从理论层面看,公共问题理论、政府间关系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协同理论和组织间网络理论为地方政府横向协调与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投资过热的问题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综述区域经济文献的背景下,以“铁本”事件为案件,创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决策“博弈”模型,分析和求证了在转型经济时期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条件下的纳什均衡,并由博弈均衡解推论出,局部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不仅是经济要素,更主要的是政治关系,即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的矛盾冲突,使当前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的配套政策建议,即在实施适度从紧的金融信贷结构政策和投资项目限制性审批权管理政策外,必须相应调整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GDP标准,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绿色GDP标准。  相似文献   

7.
构建科技-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评价模型,对长江三角地区2006–2010年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表明:在统计年份内,该地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平均协调度值为0.981,属于最优协调状态;从协调发展指数来看,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研究时段内表现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深受经济因素、政府制度、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经济因素为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地方政府财力要求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职业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行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责任意识关系到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效性。以政府制度为例,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机制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机制因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体制因素;区域政策管理机构与职业教育政策管理机构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政策的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农业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在明确其主体功能区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给出财政、投资、土地、人口、环境、产业等各领域的政策建议,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盟成员国的不断增加,欧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欧盟一体化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欧盟的区域协调政策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它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经济落后的成员国和地区进行援助,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果。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表明: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完善政策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保证,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保证,制度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保障。欧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和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健全法规,改革区域管理体制;优化格局,培育区域新增长极;深化合作,推动区域互动发展,加强调控,完善区域政策体系;调整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中央政府陆续颁布、修正了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法令,黔东南民族自治地方也配套出台了一些政策性地方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综合得分,得出交通—经济协调度模型。以黄冈市为例,计算得出过去五年两个系统之间都是处在相对协调的发展状态,这与该地区投资比例是不相称的。通过预警模型预测该地区未来两年交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仍然没有达到真正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西部经济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间的不当争夺资源、地方保护主义等恶性竞争行为,暴露出我国地方政府协调的相关行政法制缺陷。制定和完善相关政府间关系法律法规,建立起行政协议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可以对地方政府恶性竞争进行有效行政法规制。  相似文献   

15.
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2015—2017年三年间京津冀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三地金融存在差距的总体原因,提出构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格局的建议,以此加快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政治、经济地位法规是教师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后至2000年,中小学教师政治、经济地位法规有着自身的沿革轨迹和主要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现了内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指引各法律关系主体按照国家教育目的开展教育活动,建立教育活动秩序及教育关系秩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黄岩环长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环长潭湖区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环长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环长潭湖区域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线性映射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性地建构了多指标非线性映射降维的分形研究思路,解决了基于多指标体系的分形评价问题,然后利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公布的20个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分形特征,2000-2004年的关联维数分别为1.475、1.381、1.30、1.237、1.228,分形维数都大于1,但呈现逐年减小趋势。由此认为西部12省区经济分散性发展是其主流特征,但12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呈现逐年加强、协调性不断增加的趋势。结论符合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现实。  相似文献   

19.
区域化发展是指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区域发展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双赢的一种发展范式.地市高职院校的区域化发展,需以体制改革为先导,以官、校、社间的业务对接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地市行业企业为依托,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