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问答题 1)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2)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4)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内容和评价。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1 问答题1)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和评价。2)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4)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内容和评价。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1问答题 1)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2)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4)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内容和评价。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7)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简答题 l)简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哪一个国家,哪一年,强租何处港湾、划中国哪些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主要问题及论战的积极影响。3)简要说明近代史上…  相似文献   

4.
1问答题l)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和评价。2)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4)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内容和评价。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7)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性质、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简答题 1)简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哪一个国家,哪一年,强租何处港湾、划中国哪些地区为其势力范围)。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主要问题及论战的积极影响。 3)简要说明近代史上英国为…  相似文献   

5.
1 问答题 1) 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2) 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而且有助于厘清目前我党主流的辛亥革命观点的思想源流。中共早期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五四至大革命失败初期的逐步深化过程,主要涉及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革命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孙中山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的认识,这些认识内容及其变化,对中共早期党史乃至大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奠立了我党关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认知基石。  相似文献   

7.
1911年的辛亥革命,较之历史上数百次的农民起义,有着不同的特色.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全国各地响应,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虽然仅存在91天,但是它颁布的一系列革命政策和法令有着重大的意义.辛亥革命是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巨大的.它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伟大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成果更加丰硕.笔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从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十余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Ⅰ)内容标准: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说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措施;分析《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说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辛亥革命原因、过程和意义的学习,掌握分析、归纳、概括历史事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的"评价"指的是教科书中除史实叙述以外,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对历史事件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意义、历史功绩等所做的分析。笔者比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非常重视历史研究。对辛亥革命史更不例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他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业绩和思想.深刻地剖析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地位,系统地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被誉为“2 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个伟大转折”之一 (戴逸《从历史展望未来》 ,见《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 1期第 6~ 11页 ) ,其重大的历史功绩 ,归纳起来包括 :①性质 ,指反帝反封建。②推翻清朝 2 60多年的统治。③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⑤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给人民带来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⑦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课本第 89页叙述辛亥革命功绩时 ,漏掉一点 ,即颁布《临时约法》 ,应补充《临时约法》不能忘…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在于“改朝”(即推翻清政府)和“换制”(即以“共和政体”取代“帝制专制”),孙中山改建次说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主要是由于他将辛亥革命的“下限”划在“二次革命”以后,不能将辛亥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划上等号。“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很快遭到失败,也表明“共和”思想的潜能将辛亥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划上等号。“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很快遭到失败,也表明“共和”思想的潜在威力,关于革命斗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既不能因重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否认革命斗争曾在历史上起过的重大作用,也不能认为革命斗争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华诞,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现场聆听了两节有关辛亥革命的观摩课。虽然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有较大不同,但在课的结尾,都对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进行了讨论和讲解——一位以“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提问,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对这次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加以剖析,既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又为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从酝酿、兴起到失败,前后长达20来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涌现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家,湖南的宁调元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本文拟就宁调元革命思想的形成、革命活动的影响、革命功绩的评价等方面,作一综合性辨析,为辛亥革命湖湘名入研究抛一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进展呈现出分期鲜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影响与成败之论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重新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和深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当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有更准确和深刻的了解。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无论是从其研究群体、交流范围、发展规模和活跃程度,还是从其学术性、多样性、观念开放性和思想深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俨然有一个界限分明的界线。19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几点:1.辛亥革命的胜利或失败成因、性质以及历史地位;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三民主义的影响;3.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变迁;4.辛亥革命中的人物研究;5.辛亥革命与政党、会党及各社会阶层和团体的关系;6.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7.辛亥革命与地方的关系;8.辛亥革命与海外关系。西方学界在辛亥革命研究方面关注的热点以及所做的开拓则与中国大陆学界不尽相同,西方学者们还逐步把研究的目光从处于辛亥革命中心的历史人物和同盟会革命派阵营转向了其他社会群体,并对推动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探讨。总起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发生、性质及成败,海内外学术界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因来看,辛亥革命的性质应该是一场早产的资产阶级革命。具体来说,它是一场由拥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理想的革命派所发起的、由具有反对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之共同目标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改良派及其在政界、军界、商界和知识界的精英代表所支持和主导的、有中下层社会团体参与的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此,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却失败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井没有完成”. 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术界仅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定论其失败之说,提出商榷意见。文章认为,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应看其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纲领中规定的任务而定,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全盘否定辛亥革命。根据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纲领中规定的大部分任务这一事实(即成功的因素为七,失败的因素为三)辛亥革命基本上是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文章指出,只有对辛亥革命采用量化的数字作标准,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