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电影在性别叙事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以黄蜀芹《人·鬼·情》《画魂》为代表,二者以清晰冷静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另类生存困境,影片在叙事语言和视觉编码上均对传统银幕的男权话语形成了挑衅与颠覆,因而具有突出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梦 《视听》2016,(6):82-83
徐静蕾,身兼导演、演员、教师于一体的公认才女,在电影创作方面风格独特。其最早的成名作、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观众传达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影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叙述了女主角为爱追逐的一生,塑造了敢于同命运和社会传统做斗争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电影的故事主旨、叙事方式和电影符号的运用上探讨影片中"女性主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电影中的体现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以电影中的四次“告别”为线索,结合对影片中不同人物命运的分析,把不同时期的“告别”和女性形象结合在一起,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别以女性对男性初始感情观的影响、对男性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对男性行为成熟塑造完成的影响以及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四个方面,分析在电影《后会无期》中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建波 《视听》2016,(1):53-54
电影《画壁》是一部以女性为主体的电影,华丽的造型、极致的特技、美丽的仙女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影片中,姑姑的感性愚昧、芍药自我牺牲、丁香等人对男人的低眉顺从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从男权主义的视角出发,把女性刻板地限制在缺乏理性、自我缺失、盲目顺从的低素质、弱者位置上,宣扬传统的女性性别角色(母亲、妻子、弱者、感性等),不利于推进两性和谐和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7.
郜艳敏事件中,相关媒体利用议程设置的手段使得郜艳敏这一女性形象发生异化,最终建构了一个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女性形象。而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由真实事迹改编至文艺作品的过程中,也对女性形象实现了异化建构,塑造了一个基于男权意识和男性凝视的客体化女性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利用了一级议程设置和二级议程设置来引导受众思维,试图使得观众关注山菊无私奉献的议题和村民善良淳朴的属性而忽略该事件的犯罪本质。影片体现了议程设置属性和效果,引导观众关注特定议题和特定属性。  相似文献   

8.
庞菲儿 《东南传播》2020,(10):62-65
迪士尼真人电影《沉睡魔咒》对《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故事《玫瑰公主》进行叙事重构,形成了巨大的颠覆性张力,在解构经典童话的同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童话叙事。在情节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的核心事件,以变调性转述、极速矮化、义理置换等改编策略,解构了经典童话中的男权文化意识;在人物的重构上,影片突破了源文本中男权文化建立的女性角色规范,凸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深层结构模式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设置的二元对立项,并延展出了多组对立结构来体现父权制文化与女性处境的对立,呈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三人爱情救赎的故事。影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成为三位不同身份男性的爱恋对象,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白日焰火》中在男性权力结构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三位不同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的压制,进而揭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0.
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关锦鹏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分析关锦鹏电影中女性主义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论在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在两性性别建构方面仍然固守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成规,尤其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两性的空间呈现上,从男权秩序、男性欲望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得"作为女人的女人依然是缺席的"。①在空间呈现上,将女性固置于客体和从  相似文献   

12.
尚艳玲 《今传媒》2016,(10):90-92
新女性主义哲学思潮发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在继承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电影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门类和文化建构方式之一,必然深受该思潮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女性主义电影的诞生。新时期,此类题材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许鞍华导演作为中国女性电影的杰出工作者,她的影片关注着现实困境中的女性,渗透着人性的光芒和现实主义的情怀。本篇文章试图从她中后期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来挖掘新时代女性主义非比寻常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冯美 《今传媒》2013,(2):95-96
1958年,留苏学习归来的成荫导演完成《上海姑娘》。影片中,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颠覆了以往影片男女权利位置关系。该片与苏联电影《没有说完的故事》、《生活的一课》中女主角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以具体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发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影响,而且对电影中男性、女性位置的划分以及新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女性题材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大小荧幕上也林立了许多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影坛上就出现了女性电影的身影。2019年,亚太地区涌现了一系列专注于成年女性的电影,旨在展现区域内女性的生存现状,且引发了大量讨论。其中,中国内地出现了如《柔情史》、《春潮》和《送我上青云》等多部女性题材的电影,皆是通过叙述"她们"的生活遭遇,来刻画细腻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影片塑造的女性角色入手,对影片《送我上青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鑫 《东南传播》2020,(3):61-63
2009年,电影《非常完美》的诞生拉开了国产小妞电影创作的帷幕。《非常完美》尝试着建构长期"缺席"的女性视觉快感,它在塑造女性人物的主体地位上有了初步的尝试。但囿于主流意识形态对类型电影的束缚,《非常完美》以一种非常规意义的手法建立了女性观众的视觉快感,女主人公苏菲依旧笼罩在由失恋引起的原初"阉割焦虑"之中,它的女性主义书写也没有彻底拒绝男性观众的"观看"。虽然影片彰显了苏菲作为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但在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中这种独立的主体性又最终沦为幻灭。  相似文献   

16.
李霖 《大观周刊》2012,(46):31-31,147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呈现了一个关于女性表达的主题。影片讲述了清末结为“老同”的一对姐妹雪花和百合及其现代后裔索菲娅和妮娜之间的姐妹情谊。通过清末和现代四位女性的情感生活经历揭示了女性所遭遇的表达的困惑,影片以易于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表现风格,突出了女性在影片中的主体地位,充满了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7.
苏航 《东南传播》2021,(10):76-79
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7年的"公主电影"开山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迪士尼一共创造了十四个特色鲜明的公主形象.本文把迪士尼公主电影作为反映美国女性地位变迁的晴雨表,通过总结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其叙事特点与类型边界的转变.解读迪斯尼公主电影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女性形象转变,探索女性主义思潮下男性话语的解构,了解女性从沉默到掌握话语权"发声"的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8.
郑雅心 《今传媒》2020,28(5):114-115
电影《相爱相亲》是中国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它以平和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叙事。电影围绕给外公迁坟这一事件,展现出老、中、青三代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困境和成长。本文重点分析电影中男权主义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在此困境中几位女性的行为表现和心路历程。经过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她们在艰难抉择中让彼此都与世界达成共识,重获新生,进一步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谍战题材电视剧中的女眭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十部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作为研究案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涵化理论、刻板印象重点分析当前谍战片中女性形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女性在该题材剧中的刻板印象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