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三届全国新闻校对研讨会在山西圆满结束了,这是新闻校对行业空前的一次盛会。它的召开,对新闻校对工作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报纸,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而且是社会文化的传播阵地。新闻校对工作则是保证报纸准确、及时传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纸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张报纸,没有记者编辑不行,没有新闻校对工作者同样不行。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报纸校对混同于书籍校对,导致报纸校对的理念、功能、管理体制、考核要求等都处于一种依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校对阶段,由于二者之间同大于异尚无大碍的话,那么在报纸出版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对二者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报纸校对工作的理念,从而确立它的独特性,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校对的源流 校对起源于书籍出版是毋庸置疑的。从春秋初期宋大夫  相似文献   

3.
晓光 《今传媒》2004,(6):26-27
“校对工作‘枯燥单调’,大部分校对工作需要在夜间进行。校对人员晨昏颠倒,生活规律失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裳。每天面对同样的工作,对着一篇稿子一遍一遍地反复核对。而出现见报差错,首先被责问的是校对人员。……”当我们每每关注报纸上的各类新闻时,当我们津津乐道谈论报业风云老总编辑记者时,心头不经意间会掠过一阵细细的风,这风来自报纸新闻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口——校对。说起校对,许多人的感觉可能是无所谓,可每个熟悉报业运作环节的人都应该很清楚,校对是报纸编辑出版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如同抵御病毒的防火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把自己当作泥土在采访过程中,时任校对的一位朋友用鲁藜一首小诗劝勉同行: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懂得在“被许多人瞧不起”的工作岗位上书写自己的人生乐章,自是乐趣。问之就是这样形容自己对校对工作的感觉的,“每每校读他人文章,从中发现瑕疵,为之修正,使语言用词精准了,甚或文意增色,文章获奖了,不仅自己能从中获取到知识,同时也成就了别人。偶尔也能读到大家精品文章、骨气文章,而且不仅只校读一人之作品,广博涉猎,汲取营养,这样所得就不再有限了,好似蜜...  相似文献   

4.
省报是综合性报纸,担负着重要的宣传报道任务,涉及各行各业的面很宽。报纸校对工作,面对的是各编采部门的发排稿件,既要消灭拼排中的各种差错,还要最大限度地纠正原稿中的各种差错。要干好报纸校对,校对员必须成为“杂家”,什么样的知识都要懂一些,要有足够的储备。从事新闻校对工作,熟悉汉字的音形义非常重要。必须对自己的汉字知识进行全面梳理,要再学习,向工具书学习。一开始我就买了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给自己定一个任务,每天翻阅工具书,去认字,领会含义。常年坚持,持之以恒。凡是自己拿不准的字,就翻工具书,不要简单地去…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报纸校对工作者,在长期的校对工作中,使我深刻认识到,有责任心是做好校对工作的根本。责任心的强弱,决定着校对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校对。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时代来临,这对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报纸校对_T-作。本文探讨无纸化办公给报纸校对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及校对_T-作该如何适应这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校,订正也,校对,即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订正偏差消除差错之义。古人称校对为“校雠”。雠者,仇也。视书籍中的错讹为寇仇,可见纠正错讹决心之—斑。报纸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采编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写稿、改稿完全脱离了纸和笔,校对员面对的是无原稿核对的电子校样。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做好网络化后的校对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改变校对方式和方法报纸出版实现采编网络化后,电脑间实现了内外互联,采编出版在网上进行。新技术、新模式给报纸校对工作带来了新变化。一是校对人员减少业务量加大。校对工作方式的转变,它没有了以往可以做参照物的原稿,传统校对工作由原来  相似文献   

9.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10.
报纸安全出版是每个报人天天紧绷的一根弦。如今报纸工作流程网络化,信息量大和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滞缓;阜新日报新上了现代化的出版平台后,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必须提升为广义的审校,针对目前无原稿校样逐渐替代传统的“一人校样,一人看稿”的校对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审读校对机制,来减少报纸差错。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给报纸带来厚报化与快速出版的空前压力。为抢抓新闻时效,抢占报纸上市先机,报纸截稿时间一再推迟,出报时间一再提前。快编快校、快审快印已经成为报社工作的常态。这使校对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成倍增加;而报纸的快速出版,使校对的看版时间一再被压缩。因此,在校对速度与出版质量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它也正是当前许多校对人员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12.
某报近年来版面文字差错不断,读者经常来信来电指责不应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究其原因,是这家报纸领导轻视报纸的校对工作。一是认为校对工作简单、照本宣科,不动脑筋,不要多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脑的普及,报纸新闻校对工作面临巨大变革,传统校对工作的定义、方式等都需要更新和完善。没有原稿作依据,意味着校对工作的重心从校“异同”转移到校“是非”上来。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想胜任网络时代的新闻校对工作,校对主体——校  相似文献   

15.
李伟 《新闻前哨》2013,(10):77-77
新技术条件下新闻出版工作要求效牢、高质照,在短时间内消除一切疑难困惑、原有的工作习惯,对实现无纸化的报纸来说,已不适应工作需要,校对人员只有跳出“对原稿负责”的圈子.灵活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做好报纸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校对作为报纸出版工作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属于前期编辑工作的一种有效延续,属于补充完善、查漏补缺的创造性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文字性。然而,从近年来的报纸来看,经常会出现一些知识性差错、版面格式错误、标点符号、语法以及词语等不规范问题,其不仅仅是编辑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缺失的客观反映。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报纸常见语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升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语言敏感性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素质与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平 《传媒观察》2007,(10):59-59
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文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把关工序,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读者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这就对报纸质量的最后把关者——校对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总装车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刘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