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于传媒行业来讲,得益于新媒体技术时效性和高互动性,广泛地受到现代社会群众的认可和关注.通过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切实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使得新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受众群体的关注力度和参与度也在此种情况下显著提升.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写工作和传统媒体存在着相当...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时效性的增强,电视新闻媒介在提升突发新闻事件应对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受众的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民间影像作为受众参与电视新闻制作的存在方式,已经不再是电视新闻内容体系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组成部分,相反更多地参与到核心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因此,有必要对民间影像的存在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以完善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明 《声屏世界》2016,(5):26-27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要考虑受众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提供相关事件的背景,使得新闻报道获得传播效果的最佳化。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略新闻背景材料的挖掘和表达,否则容易引发不好的舆论反应,甚至对社会或某些群体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受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以及民生新闻的广泛普及,受众对民生新闻提出更高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新闻采制策略.在民生新闻信息报道中,要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时效性,继而充分发挥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和关注受众生活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网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能及时了解到多方面的新闻,而反观电视新闻,除了直播,一般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相对新媒体来说都比较滞后,因此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变差了,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使电视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与受众心理相契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稳步发展下去,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结合当下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闻时评是新闻媒体对时事发表的评论,以快捷、深刻、尖锐等为特点,帮助受众及时解读新闻背后的意义,有聚焦、“消化”新闻,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等作用,从而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新闻实际上是“他国”新闻,主要指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由于实力和政策的限制,地方媒体一般不具备国际新闻的采制能力.通常只能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提供的稿件,加之受众获取国际新闻渠道的增多,导致地方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缺乏独家性,在时效性上比不过国家级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尽管受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处于上升状态,但许多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却呈下滑之势。  相似文献   

9.
王敏 《新闻记者》2024,(2):31-43
新闻工作者如何理解受众,如何寻求与受众之间的连接,是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前数字时代的一些经典研究认为,组织管理和专业直觉主导了媒体运作,受众事实上在新闻生产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存在于从业者的“想象”之中。数字技术为媒体打开了受众的“黑箱”,受众变得日益数据化与可测量,带来了新闻工作者受众观念建构的背景性变化。本文在“技术的社会建构”思维下,考察了省级移动新闻客户端“S新闻”从业者的受众观念,发现“量化受众”已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合法性机制,其背后的实质是平台逻辑对新闻业的渗透和改造,但S新闻的编辑室文化并不完全支持量化数据主导新闻生产,而是体现出一种与科层制组织约束、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规范、从业者个体选择等的冲突和协商。未来编辑室需要建构起清晰的价值规范、语境策略来指导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受众数据,才可能增进对受众的理性化理解及赋权。  相似文献   

10.
第一,要讲究经济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性在经济新闻所提供的微观信息的发布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受众根据商品供求信息,便可以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根据外汇、证券、股票信息便可以兑换成交。但前提是受众从报纸中得到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否则,不仅生意做不成,反要空耗受众的时间和精  相似文献   

11.
张甄 《新闻世界》2011,(8):291-292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媒体及其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大量碎片式的信息容易使受众产生混乱感。因此,当代新闻记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时空观,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广阔的视野以及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刻理解认知,去关照新闻活动,在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帮助受众认识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姝 《新闻传播》2016,(4):31-31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的发展,受众完全可以依靠互联网端和手机端即可获得一手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增强了受众关注热点的参与度。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针对新闻采写的特点,提出新媒体时代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找到适合受众需要的编辑、编排创新之路,不仅是受众群体的期望,也是屹立行业的需要。本文将从当今社会受众群体对电视新闻的信息需求、时效性、真实性的要求等方面,讨论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当下,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已经成为受众的习惯,这也给地市报发展带来了挑战。地市报继续报道受众第一时间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的新闻不可缺少,但受众更愿意知晓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故事。因此,放大有“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以“深度”提升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不失为地市报应对广电媒体和网络媒体挑战、发挥优势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基本属性。新闻价值的这些属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新闻事实本身的,通过受众需求、新闻编辑策划等手段来体现的。本文将通过受众与潜在受众分析、新闻编辑策划等方面来探讨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陈强 《新闻采编》2008,(1):29-31
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稳态新闻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时效性不太强,还没有被报道过,广大受众尚不知道的新闻,也有人称之为隐性新闻。相对于时效性较强、动态明显的显性新闻来说,稳态新闻具有新鲜元素少、态势波动小、看似习以为常、不太引人注意的特点。教育工作规律性强、周期较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使广大受众更加了解世界。同时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更强,新闻传播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论文在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贴近性和互动性等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地探究和思考,例如新闻传播要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新闻传播要依托信息技术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新闻传播要重视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及新闻传播要注重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8.
所谓深度报道的深度,就是指对新闻事实不满足于直截了当的报道,而是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地把握和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描述新闻事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引发受众思考。搞好深度报道,企业报大有可为。与日报、晚报、都市类报纸等大报相比,企业报在时效性和版面容量等方面虽不具优势,但它可以在挖掘报道深度上大做文章,展现作为。那么,企业报采编人员怎样做才能搞好深度报道?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同时把握细节、高度、广度这三方面的问题,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深度与细节、深度与高度、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采访、提炼主题、谋篇布局,有助于我们搞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闻时评是新闻媒体对时事发表的评论的文体, 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等特点,帮助受众及时解读新闻背后的意义,具有聚焦、“消化”新闻,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等作用。历来为传统新闻媒体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网络新闻传播的独特性,网络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网络新闻时效性非常强,稿件更新快,但是其新闻整体性差,新闻很零散。为了使一些热点、重要新闻更全面的展示给受众,新闻专题便应运而生。新闻专题有效地整合多而杂的新闻,新闻专题同时还增加了一项纸媒所不具备的功能:互动。新闻专题可以通过互动得到受众的反馈,拉近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新闻更加贴近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