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是记者的根基,群众是记者的亲人。正因如此,党中央在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媒体迸发出无限激情。对一张基层党报来说,“走转改”是新时期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
  “跑新闻”是新闻从业者常说的一句话,一个“跑”字道出了新闻的真谛。“走转改”的关键要落在“走”上,没有“走”,“转改”就是一句空话。这与新闻界常讲的“跑新闻”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基层记者,譬如地区报纸的驻县记者,常常感叹舞台过于狭小,无缘采写大新闻、好新闻。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基层记者之所以写不出大新闻、好新闻,除了地域限制的因素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内因。身处基层的记者要想写出大新闻、好新闻,关键要提高自身的政冶和业务素质,增强新闻敏感性,提高识别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5.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6.
“小记者”如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好新闻?这是基层记者和通讯员常常探讨的课题。我认为:与上级新闻单位相比,“小记者”的采访范围有局限性,但我们天天工作在基层,生活在群众当中,只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照样能写出有价值的好新闻。办法之一:会议当中找新闻。基层记者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种会议,这些会议虽然大多数是一些日常工作会议,但只要我们跳出会议报道的圈子,就能从会议内外找到好新闻,91年11月下旬,我参加了金沙区工委召开的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在听取金沙镇马北村养殖场经验介绍时,他们叙述了这样一件事:5月间,他们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股什么热,新闻界乃至非新闻界评选好新闻,似乎也称得上热门之一。尽管在读者,听(观)众中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新闻不多。但通过各种渠道“评”出来的“好新闻”却着实不少。不仅有全国好新闻,而且有各省好新闻,地市好新闻,此外还有什么卫生好新闻、法制好新闻,教育好新闻、体育好新闻、科技好新闻、财贸好新闻、企业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者,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者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 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0.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1.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4,(10):128-129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为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要多报道与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时政新闻。把时政新闻办成"老百姓的新闻",这是基层电视台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走转改"活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时政新闻民生化、纵深化、评论化、连线化等方面入手,探索基层台办好新闻节目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新闻战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贴近”原则的重大举措,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舆论引导力,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三大“利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的一切方法和技巧,都是运用新闻材料的方法和技巧,没有鲜活、生动的材料,怎么能写出有深度、有影响,能够打动读者的好新闻?那么,怎样采访才能获得鲜活、生动的新闻材料呢?我和同事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表明,“感情共振式采访”是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把中选作品通称“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写出更多好新闻,是每一名财经记者的梦想。从笔者多年的新闻实践看,相对而言,“小中见大”的作品获奖的可能性较高。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好“大”“小”辩证法,既是财经记者的基本功,也是斩获好新闻奖项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晚报好新闻奖、华北晚报好新闻奖和山西好新闻奖。作为一名记,谁都想出新闻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新闻呢?我认为,好新闻是记厚积而薄发,吃透“上头”和“下头”.用心思考、用心观察、用心采写而来的。现结合我的从业经验,粗浅谈些采写好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写好稿,出精品,是每一位新闻报道员孜孜以求的理想,但真正能“心想事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身处最基层的报道员来说,更是好梦难圆。1998年我在新闻从业路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痕迹”:言论《看着饭桌忙种田》获1998年南通市报纸好新闻三等奖;与《海安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妇女标兵陆美芳结下200多个“致富亲”》获江苏省1998年县市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讯《第200个“穷亲”》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三等奖。笔者是一名乡镇报道员,学识和水平都属平平之辈,但一年中竟幸运地摘得了几只“大桃”,细细总结之,惟一个“勤”字使然。新闻界前辈把当好记者总结为“五勤”:眼勤、手勤、身勤、嘴勤、脚勤。我则对手勤有更深的体会。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已记了满满的近20本采访本,它是我弥足珍贵的新闻信息库。许多优秀新闻人物和好的新闻事件都是从  相似文献   

18.
喻华刚 《军事记者》2010,(12):60-60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许多基层报道员在这个富矿里开采出了不少好新闻。但是,也有一些基层报道员却抱怨,基层新闻太少。其实不然,基层不是没有新闻,而是一些报道员缺少发现新闻的眼光。这“眼光”除了要储备相应的知识、有基本的采访技巧外,还要勤练“浮上来”、“沉下去”和“稳得住”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作者附记:每年评选好新闻,由于“僧多粥少”(稿件多而名额少)的矛盾,总是“上榜”的稿件少、“落榜”的稿件多;加上评选好新闻也和人事一样,遭遇难免有幸与不幸之别:因此,不是所有好的稿件都能评上好新闻的。这应该被看作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这些众多的“落榜”稿件中,确实也不乏佳作(它们本来就是由各地推荐上来的好新闻),其中有些甚至不比“上榜”稿件的质量逊色。从新闻写作研究角度考虑,特别是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促进新闻改革的角度考虑,推荐一些“落榜”的好新闻(这些稿件也都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报道人员的心血结晶,它们和“上榜”的好新闻一样,都是我们新闻写作宝库中的财富),可能是不无益处的。作者参加了去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比会议,对此深有感触,为此撰写了几篇推荐的短文,借《新闻大学》一角,供广大读者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7,(11):31-32
部队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有经验的记者或新闻干事一到基层,在连队走走,跟官兵聊聊,就能抓出一篇好新闻来。可是,有的记者或新闻干事在基层采访的时间不少,座谈会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