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日报》: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文章指出,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文章指出,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  相似文献   

2.
毛竹菊 《青年记者》2016,(15):36-37
网络时评是发表于网络平台上的时评,相较于传统纸媒的时评专栏,具有时效性强、平民化、发表门槛低等特点。网络时评的兴起,吸引了更多人参与社会讨论;时评人也基本认可“时评写作的公共取向”。①走在舆论浪尖的网络时评人在评论哪些新闻呢?笔者选取了凤凰网2013~2014年评出的十大时评名博②中的10名博主,对其博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2006,(9):42-42
《新闻探索》2006年第2期发表宋志标的文章《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与平衡》。 文章说,在热闹的时评和时评版背后,已滋生出不少隐患,可把它们统称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主要表现:一是噪音。在表达意见和“发音“方面,报纸应当拥有自己的主旋律,当然,这和报纸提倡多样化的声音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4.
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谈及时评时.曾以一句话概述其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①就是说,要减少新闻报道的同质性内容,以时评的手段阐释新闻中的意义,从而做“新”、做“深”,与别的媒体拉开距离。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与“青年话题”取得巨大成功为肇始,新世纪之初,各种报纸竟相设置时评专栏,许多报纸还设置了时评专版。这标志着媒体经营者们对报纸新闻时评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也使得我国报纸新闻时评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都市类报纸的时评方兴未艾,在这“热”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时评“讲时效性选题缺乏判断”、“追求眼球效应忽视理性思考”、“一味夸夸奇谈而不讲专业深度”.本文主要从常识的生成与公共性的角度,对当今的都市类报纸的时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断裂与沉寂之后,时评重又焕发生气,成为各报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重地。如北京日报经常以“长安随笔”“北京晨语”等栏目发表时评文章,中国青年报更是一直把时评作为自己的“招牌”,就连一向走大众路线的南方都市报也把第二版辟为时评专版,宣称“德不高则行不远,站得高则看得远”,以此追求“高品格”。从各报的反映来看,时评越来越受到报界人士的青睐。经济时评作为时评的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蒋勇 《新闻记者》2007,(3):43-44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关于时评,有人标榜是“公众意见的领袖”,有人说是“媒体的旗帜”。这些说法不算错,但无助于充分认识时评对报纸的重要性,也无助于真正提高都市报的时评水平。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评的传播具有时效性强、言说空间较大、发表空间广阔等优势.这些优势也为网络时评传播的强大效果奠定了基础.但网络时评传播也具有公信力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需要网络舆论引导者和网络时评写作者两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彭军辉 《新闻界》2007,(1):64-64,55
当前报纸新闻时评专栏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明:“观点时代”已经到来,受众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新闻接受,而更愿意发表或倾听“声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都市类报纸的时评方兴未艾,在这“热”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时评“讲时效性选题缺乏判断”、“追求眼球效应忽视理性思考”、“一味夸夸奇谈而不讲专业深度”。本文主要从常识的生成与公共性的角度,对当今的都市类报纸的时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迅速走红,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一词来形容。 新闻时评在国内的兴起,除了舆论环境日益宽松、民众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的现实因素外,还出于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随着传媒间竞争的加剧,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传统的报纸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报纸快快不过广播电视,广广不过网络,只有在深度上、观点上多做文章,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因此,新闻时评这种文  相似文献   

13.
新闻时评是时下媒体的“宠儿”,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辟了时评专栏,一些主流大报甚至还开设了时评专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不但要看,还要评,媒体对新闻时评也愈来愈重视,不仅都市类报纸开办时评版,一些党报也开办了时评版面. 2003年4月,大众日报开办了时评版面“观点版”.创版8年来,经历三任编辑辛勤培育,屡屡斩获重大奖项.  相似文献   

15.
时评是近来报刊上的一种当红体。与以往评论稿件在版面上往往流为“花边学”、“框框学”,成为一种用楷体字排版的纯粹点缀品不同,现今时评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不少有实力的报纸甚至不惜拿出整个版面,推出“天天时评”,使时评实实在在地成了报纸的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6.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7.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18.
王佳宁 《青年记者》2004,(10):55-55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时事评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在各地报纸纷纷开设的时评版上已得到应证。当下报纸时评面临的问题是,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喉舌内涵不准,因某些方面走偏而影响自身的权威性;二是降格以求。一些报纸以市井消息作为评论“卖点”。结果既不可能离开党报的基本属性全然市民化,又不能在主流意识中创新建立新的关注点,一旦读者不能从这类报纸中看到法律、正义、道德文明对社会新奇现象的甄别,便对报纸本身的主流价值出现认同缺损。再从中、微观层面看,众多报纸的时评版面“大路货”较多,立论雷同,鲜有个性。一些报纸曾经试图通过开办时评版,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但结果事与愿违。而以部分京粤报纸为例考量当下的时评态势,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时评热"时期.其中,报纸时评的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一是预设观点,不注重观点的平衡呈现;二是少数作者素质偏低,制约了时评的传播致效;三是观点雷同,浪费了报纸版面资源.发展传播学为报纸时评赋予了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为此报纸时评传播管理者应从时评有益于国事的高度出发,保障时评的表达自由;报纸时评工作者应增强伦理道德意识,以国利民福为依归进行创作;报纸时评"生产链"全系统应强化精品意识,用优秀作品来充当公共空间的优质话语.  相似文献   

20.
陈敏 《新闻世界》2009,(9):71-72
由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台合办的“南都视点·直播广东”栏目于2009年6月22日正式开播,这种新的时评节目形态将报纸与广播的联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文认为,在调动报纸全部资源、借助报纸迅速扩大广播栏目的知名度、吸纳多种声音元素等方面,“南都视点·直播广东”都实现了报纸与广播时评联姻形态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