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初亮 《新闻实践》2009,(12):56-56
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很多都市类报纸都面临的难题。都市类报纸往往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对时政新闻重视不够。但是时政新闻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集人气,是本地新闻的重要基础的话,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今日早报摸索着如何把时政新闻做好看,  相似文献   

2.
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在众多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占得一席之地,节目创新至关重要. 一、时政报道平民化. 时政新闻是自办节目的重头戏.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就要从时政报道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可以把话筒深入基层,多听听群众对时政报道的看法,同时也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 并充分利用广电微博、微信公众号、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就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时政新闻采写制作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多多少少存在一种认识,就是时政新闻是围着领导转的,是为领导服务的,只要领导满意,时政新闻节目就办得成功,就会得到认可。这实际上是对时政新闻理解上的一种误区。时政新闻从根本上来讲,仍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4.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5.
王一兵 《视听界》2009,(6):101-102
城市台时政新闻栏目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有着鲜明的宣传色彩和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性,却容易程式化和概念化,导致受关注却不受欢迎。原因不少,包括采编人员对时政新闻的片面认识:一是把时政新闻简单地与领导新闻、会议新闻划等号,认为这样的新闻报道“规定动作”多,难以出彩,只以一种简单应付的心态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赵建科  左燕妮 《新闻窗》2008,(3):117-118
做好时事政治的报道是主流媒体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也是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是由时政新闻在各类新闻中所处的地位及社会影响力所决定的。因此,时政记者在主流媒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所在媒体时政新闻的水平,关系到媒体报道的时政新闻是否对社会有利,还会影响到媒体自身的安危,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优秀记者。  相似文献   

7.
电视时政新闻报导是对党和国家,以及国内外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的报导,具有时效性。电视时政新闻通过对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一些会议、活动,以及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新闻报道,让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发生的大事、要事。时政新闻改革一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时政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是现如今百花齐放,千奇百怪的社会新闻所替代不了的。也就是说:如果时政新闻改革得不到突破,那么新闻改革也无法获得成功。本文作者认为,在当今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新闻素材也是层出不穷的,如何把握时政新闻改革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还应该要更加贴近生活,更深入新闻内容,向大众化的视角转型,这样才能更快的被大众群体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都市报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在新时期都市报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创新新闻写作方法,从多方面提高时政新闻写作质量,满足当下社会大众对时政新闻信息的需要。本文就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华 《新闻爱好者》2010,(10):121-121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时政新闻报道,使政策、政令得以有效地贯彻,人民群众则可以从时政报道中了解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发展以及与其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不少地方电视台由于没有发挥出电视媒体的优势,报道形式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下面,笔者结合儿篇时政报道,就如何提高时政新闻的吸引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报纸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资源的竞争。从报纸的两个属性"新闻属性"与"商品属性"上看,如何多视角发掘新闻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成为当代报纸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的关键。就一张面向市场,按照"三贴近"要求运作的新型党报而言,时政新闻资源的多视角发掘与运用是落实新型  相似文献   

11.
要认识世间任何一项事物,必须了解它的性质,它的族类,它的细枝末节,才能具体地分析综合.从而认识它,认识了,熟悉了,把握住了基本,才算真正了解这个事物,也就便于去驾驭这一事物。电视新闻是个大概念,它有具体的分类分项,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比如拿题材分,就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等;从行业上分,又有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教育新闻、司法新闻、财贸新闻等。而现在.一般都是从形式上把电视新闻分为几大类,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每年行业评奖时.就以消息(分长消息和短消息两类)、系列(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摇篮里诞生的都市报类报纸,大都以社会新闻起家。但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仅靠社会新闻一枝独秀,忽视时政新闻,报纸就进不了主流媒体的行列,容易被打上“娱乐小报”的烙印。燕都晨报创刊伊始,便从办报理念上改变以社会新闻为主打的传统做法,而将时政新闻放在与之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在版面安排上更为侧重。近六年的办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它把晨报带上了一条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的喉舌,地方电视台的根本任务就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这就决定了时政新闻将永远是媒体主流,也是我们所有从事这一事业的采编播人员所要一直研究的课题。然而,相对于更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以及精彩纷呈的各类节目来说,观众对时政新闻往往有一种抵触心理,时政新闻面临着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困惑,笔者在此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 时政报道平民化. 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应从新闻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 同时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笔者所在的大余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大余广电"微博、"大余广电"微信公众号、"大余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是从创作的风格、关注点和创作对象等多个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最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党政机关和领导层所表达的当前社会政治和社会问题所提出来的相关建议以及策略,而民生新闻则更多的是将关注视角集中于基层的普通群众.总的来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之间是各司其职,没有更多的交集.但是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于媒介平台的参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当前电视台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研究就基于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放模式,探索目前地市级电视台如何将时政与民生新闻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党报新闻改革的一个瓶颈.深圳报业集团编委会在实践中提出"四个还原"理念:时政新闻报道要挖掘出会议中的新闻,把会议还原成新闻;要摒弃程序化的条条框框,把工作议题还原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要避免空话、套话,将领导人还原为普通人;要善于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将工作难点还原成舆论监督的主题.总之,时政新闻报道要放下"架子",脱去"官腔",还原新闻本质.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是我国党媒传播的主要新闻类型,时政新闻传播直接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和解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功能,以及主流社会和价值的呈现。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政新闻传播承载的重要功能要实现的前提,是必须  相似文献   

20.
我从业三年来,曾经跑过社区新闻,目前在跑时政新闻。两年时政新闻跑下来,不能说有多少收获,不成熟的感受倒是有一些。时政新闻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要反映党委政府的政治主张以及重大战略决策和举措,在报道尺度、时机选择等方面都要慎重考虑。这里,我就不再赘述这些内容,只想说说时政新闻记者的群众意识。把心扎下去有人认为,时政新闻和老百姓离得相对较远,多数情况是参加会议、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