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骨论在《文龙雕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研究它,有两种途径一是对风骨范畴确切涵义的探讨,二是对风骨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相比之下,后者显得薄弱.本文不纠缠于风骨范畴本义的探讨,而试图从《文心雕龙》的另一篇《程器》入手,考察刘勰风骨论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认为,《程器》与《风骨》,一论世,一论文,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二者实有内在逻辑联系.刘勰社会批评的思想左右着他文学批评的态度,而其文学批评中又明显含有社会批评的投影.换言之,《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而《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实际涉及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社会批评到文学批评,从贵器用到重风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钟嵘的《诗品》是以五言诗为对象的一本文学批评专著。本文从其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两个方面论述了其文学理论思想。他通过感物说,渊源论,滋味说,风骨说和气论等确立起评价诗歌的标准。并以知人论世,摘句,借言,象喻批评和比较等方法践行自己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学批评发生较早,从魏文帝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至钟嵘《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具有极为可观的艺术成就,但却都不曾建立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规模,可是在文学批评的理论方面仍有许多不够细密精确之处.直至晚清,王国维将西方思辨的理论概念融入中国传统批评之中,为中国文学批评建立起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作品的批评著作,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篇的“体”即语言风格,“性”是指文学主体的情性,刘勰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论述;又将文学艺术风格归结为了八种类型并且指出了每种风格的特点。《风骨》篇则从“风”、“骨”即从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对文学风格进行论述,提出“风骨”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与“力”。综合《体性》《风骨》两篇对文学风格的不同论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刘勰的文学风格论。  相似文献   

7.
<知音>是<文心雕龙>中集中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篇章,刘勰在该文中着重强调文学批评要理解和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他同时又建构了一套比较体系化的客观批评框架,即"六观",这二者并不和谐.因此在<知音>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套充满矛盾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其一是以读者和作品为中心的批评论,其二是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解论.刘勰期望兼顾二者,一方面建立一套客观化、逻辑化的文学批评规范,另一方面又能在文学批评方面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末。约二百年后,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成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史通》。由于这两部著作同属于学术性评论专著,因此后人往往将其相提并论。比如宋代学者黄庭坚就曾作过这样的评论:“刘勰《文心雕龙》、刘子玄《史通》……所论虽未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刘勰认为文学批评中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然而,对文学鉴赏批评的非理性、非对象化特点的认识,又使其批评方法走向直观感悟与理性分析的融合。《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从《文心雕龙》一书中涉及阴阳五行学说的材料来看,刘勰对曾在秦汉时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是持认同态度的。作为传统文化基本骨架和传统思维模式的阴阳五行学说,在文学发展观、风骨论、物感说、丽辞观等方面对刘勰的文学观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应当引起《文心雕龙》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陆机《文赋》之后,刘勰、钟嵘等鸿篇巨制未出现之前,沈约在当时的文学批评理论上承上启下,独树一帜,被誉“为一代辞宗”。历代诗评家多从声律论的角度对沈约加以评论,很少有人重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思想《。宋书.谢灵运传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批思想,其中提出了文学史论、诗歌批评标准以及声律论。这些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建树特别是钟嵘《诗品》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用现代美学的观点,从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进行美学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批评概念而且是一种审美观念。刘勰从儒家文化传统吸收理性思考,从玄学道家思想中汲取玄学化的审美标准以此来建构风骨理论,因而他的风骨论是一个迥异于前的审美概念,同时和全书原道宗经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谐统一。本文试图从玄儒两个方面来阐释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后世读者对此论文不断地阐释、认同与接受。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了一篇《风骨》,该书的其他各篇也多处提到“风骨”问题。刘勰的“风骨”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解放以来,文艺界对“风骨”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意见没有统一,就被“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的大棒打了下去。我觉得“风骨”问题实在有继续深入讨论的必要,这对于如何正确评价《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对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学理论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盲点与误区。或以中国文化为边缘非主流有所忽视;或存有中国无批评理论的迷思。事实上,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并未缺席,成于公元五、六世纪之交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建构了文学批评理论。当今面临全球化时代,正值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文化资源,会通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提供现代性的研究阐释。本文即以《红线》为例,结合《文心雕龙》六观法与西方文艺理论,从"互通性"的角度进行传统文论应用的再出发。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论《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尖锐批评刘勰因笃守儒家“诗教”而形成的保守的封建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尖锐地批评过刘勰神秘主义的文学源论;在《吃教》一文中分析过刘勰“杂拌儿”式的思想体系。但是鲁迅仍然充分肯定了《文心雕龙》的重大贡献:“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则”,并在若干体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刘勰的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潮流。英国小说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岛》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作者通过细致描写不同的人面对致命疾病的不同态度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