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周连山 《新闻世界》2012,(9):208-209
"微时代"的到来给媒体摄影记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分析"微时代"的特质为切入点,结合新闻摄影的特点及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探讨"微时代"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被广告界称为"内容营销时代"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与广告之间实现了跨界合作,微电影、微小说、微广播剧等无一例外地与广告相融合,它们突破了传统植入式广告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传达方面的限制,将商业广告引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而在众多"微时代"的新产物中,微广播剧诞生时间最短(业内将2012年称作"微广播剧元年"~([1])),但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微广播剧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故事"。  相似文献   

3.
《传媒》2012,(1):7-7
"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5.
今天,网络信息全球化、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渠道无比宽广。有了140字的博客,有了140字的小说,140字的新闻,甚至有了90秒的微电影。有人说,这是"微时代",表达与倾听的门槛双重降低。"微时代"成为一把"双刃剑":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能让我们如此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变得日益浮躁。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有的手术已经不用开膛破肚,用微创手术即可完成;百十来字的微小说大受追捧;与此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访谈、微直播、微支付、微消费等等一系列词语开始大量传播,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把"微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媒体悄然推出"微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宏大叙事的终结者?"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并将最终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当信息的受者悄然变身为信息的传者,甚至是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两年"微博"用户激增以及"微新闻"的流行,国内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大多数人为"新闻3.0"时代的到来集体雀跃之际,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新的媒介形态也夹杂着大众传播立场所谓的负效应。本文通过对"微新闻"的诸种负效应进行解析,进而提出微新闻的改进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10.
于晓曼 《新闻世界》2014,(5):104-105
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微时代",在掀起传播媒介技术风暴的同时,凭借其双向、开放、便捷等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论述了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利用其自身固有优势,特别是深度报道在竞争中崛起。  相似文献   

11.
翁方珠 《新闻世界》2014,(6):132-133
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兴盛将信息传播带入微型化的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公民新闻在微时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主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都较之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朱可江 《新闻前哨》2013,(12):41-41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的格局和传播形态,以微博为代表的"微评论",推动着纸质媒体改变表达方式。从2012年开始,《三峡日报》在一版开设"三峡微评"专栏,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作出迅速反应,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情理交融,起到了微言大义,引领舆论的特殊功效,可谓小中见大。"三峡微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方雷 《声屏世界》2012,(12):62-62
当今是个微元素盛行的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风势不可挡。这其中,微电影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正如其名,作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生事物,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秒)放映,  相似文献   

14.
李南 《新闻前哨》2013,(7):114-115
微信以其独到的优势超越了传统的移动即时通信方式,进一步昭示着广告"微时代"的来临。文稿是广告的核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在微信平台上的广告营销中,文案写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16.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谫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公民新闻"在微传播时代迅速上位,对公共领域的现代性重构与民主社会的推进影响重大。对其传播诉求、实践障碍进行观照,于传媒信息生态的重建有显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黎 《新闻世界》2015,(1):40-41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新浪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第一家微博运营商。不到三年时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0到4.15亿,①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当人们还在探讨"微博客"的发展趋势之时,2011年1月21日,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正式推出了微信,这位"微时代"的新宠儿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从渠道融合、内容融合与受众融合三方面探讨了新浪微电台的融合策略,分析了其跨平台、多形态、参与式的传播方式在"微时代"背景下的竞争优势,并从内容创新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针对实践层面探析了延伸广播产业价值链和增强广播用户体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佳宝 《新闻世界》2014,(11):64-65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仅在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模式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人民微评"板块为例,分析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在微语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