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之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脍炙人口、文质兼美,从先秦诗歌、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朱自清的散文到鲁迅的小说等。这些课文里体现出来的意境美、语言美,只靠老师的讲解、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近年来,朗读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语文教师要把"朗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读书、共同品味书中韵味、共同体验读书乐趣的过程。因而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朗读,而不是讲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朗读涵泳,在朗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教师应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解读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体味文字的音韵美、欣赏文章的意境美、领略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净化心灵,愉悦精神,启迪智慧,直至引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在此,笔者建构了朗读的三重境界,分别称为“意读”、“情读”、“悟读”,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课文诵读 ,想象鲜活形象  读是我国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现代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因此 ,朗读特别重要。这不仅因为“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 ,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 ,而且因为“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 )。课堂上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 ,就会得其语意 ,加深感受。可按照读———想———读的程序循环往复 ,边读边想 ,边想边读 ,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朗读,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有利于语言规范化,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味道。这些课文不仅适合朗读,更能在朗读中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从教学实践来看,朗读作为自由的有声读书,是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涵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需要读书。或是朗读 ,或是默读 ,感觉是一样的美。美的语言进入眼帘 ,同时在喉咙里用气流把文字还原成了声音 ,脑海里把声音反映成一幅幅图画 ,文章的意境也随之显现。你看 ,鲁迅的私塾先生读起来如痴如醉 ,不仅“微笑起来” ,还“将头仰起”、“摇头”、“向后拗过去 ,拗过去” ,完全忘却了杂念 ,确已身临其境了。当然有的人 ,不仅自感读书无味 ,经久而厌 ,其诵读声也如破钟 ,或称之嘈杂也不为过。无论朗读或默读 ,难以全神贯注 ,读罢一无所得。读书 ,依出声与否而分朗读与默读 ,同样是读书 ,朗默之间的差别可谓大矣。朗读侧重于感情和…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并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下面,我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朗读吟诵,体味其意。朗读吟诵,是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尤其应该吟诵”。为什么要强调朗读吟诵呢?因为只有在朗读吟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进入作者在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去体味所塑造的美的形象。另外,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范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玲 《广西教育》2010,(1):50-50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徐世英先生曾说过:“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老师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然而,要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范读还能让学生终身难忘。随着电教手段的普及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10.
讲后读是指在教师讲解分析课文后的学生的课文朗读。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体味遣词造句的用意精妙。读书首先要求明白,然后再反复朗读以求加深理解。前人不主张胡里胡涂地读书。崔学古曾说,读书应该首先“求明,不先  相似文献   

11.
忽视朗读教学。优秀的古典诗歌意境优美,词句精粹,感情真挚,音韵和谐,节奏分明,最适合朗读、吟诵,也最值得朗读、吟诵。通过不断的吟诵,学生感受到诗人涌动的感情。但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这些,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只重视字、词、句的翻译。教学中不能以点带面。有的老师在诗歌教学中像讲解其它古文那样逐字逐句的分析,破坏了诗的整体美。教师应善于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如杜甫的《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其中“呼”、“啼”、“怒”、“苦”四个字是关键字,它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  相似文献   

12.
张冬 《文教资料》2010,(2):57-58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的心走进课文、贴近作者,让学生通过朗读产生共鸣。他在教育实践中,默默地引导学生找到那把“钥匙”,一遍遍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通过诵读.学生能加深对意象和语言的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让学生一起体验和领悟。  相似文献   

13.
高红波 《文教资料》2005,(3):114-115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空洞繁琐的分析,把一个原本好端端的文本搞得支离破碎;一些不必要的提问,使有限的时间耗费于问问答答;作用不大的板书,密密麻麻写了一大黑板。而学生们真正投入地读书却少了又少。其实,“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人使人感受。”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朗读训练,让孩子们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而要让学生喜欢朗读、学会朗读需要一定的引导艺术。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尝试。一、自主练读,达正确、流利一篇课文要让…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诗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大纲后面还附有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可见朗读在儿童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成为儿童诗教学首选的形式.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使学生逐渐对古诗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达到全面感知.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朗读是难以掌握的.老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诗歌朗读不应只停留在“听取‘娃‘声一片“上,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写景散文,大都具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特色。因此学习这一类文章,总是要求同学能深人体味作者的情感,学会从自然风光的描写中提升自己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而要深人体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会吟哦讽诵,在朗读中品析文字的美、意境的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  相似文献   

16.
“文科要读,理科要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些语句都点到了一个内容,即朗读。诚然,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曾一度“红火”过,也曾被证明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极富效果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确.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阅读可以使人及时接受信息.获取知识.更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人一生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8.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19.
一、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小学教材中许多文章均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文质兼美,蕴含丰富,只有通过朗读,细心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其中优美的意境。例如老舍先生的《草原》,就是一篇意境优美、诗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教学一开始,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中:“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听着老师的朗读,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并且极其投入,富于情感,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诵读领悟美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够激活想象,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整个古诗学习的过程.而朗读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