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入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一、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人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孩子学语文觉得没有兴趣,是一件苦事,结果越没有兴趣就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没有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实中国的孩子学语文有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那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的孩子恐怕很少有不会背几首唐诗的,有不少甚至是从开始学说话时家长就一句句教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有的孩子上课打瞌睡,但让他们背熟悉的诗歌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满面笑容,高声背诵。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来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及文学的感觉,应是切实可行的。其实,中国文学的长河,本就是以诗歌为主流的。文学发源于原始巫术,它是文学的母体、…  相似文献   

5.
施超 《文教资料》2006,(11):115-116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诗歌是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而诗歌的教学或许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软肋。笔者在执教“冰心体”哲理小诗时另辟蹊径,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教学“读诗、解诗、记诗”的窠臼,尝试让学生能从教师的“导诗”过渡到自身能“赏诗”、“悟诗”和“作诗”的境界,收效明显,学生也受益匪浅。这里笔者以《成功的花》一诗的教学为例。【附】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1921年创作的《成功的花》是一首真情与哲理交融的诗…  相似文献   

6.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宋光潜先生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凌燕 《甘肃教育》2007,(12S):24-24
新诗的教法.就步骤而言,可以先学理论,再学诗歌。如,可引导学生先学习朱光潜的文章《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是语言的精粹,举例说明“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底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诗歌。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9.
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兴趣的最好媒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不妨从教学语言的诗化着手。语文教学语言的诗化是指教学语言要充满诗意,要生动活泼、文雅优美,显现语文教学审美个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去再现文旨、表述见解,避免教学语言表达的呆板、枯燥与僵化。语文教学语言的诗化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灵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学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化涵养。我国伟大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甚至还说,“一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个人不欢喜诗,学趣味就低下”,  相似文献   

11.
张淑梅 《新疆教育》2012,(6):118-118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是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下面针对小学语文兴趣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之一。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认为只有在读书时感到快乐,才能真正学好,才能达到“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以致“欲罢不能”的境界。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一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诗是培养学生学趣味的最好媒介。具备了较高的诗歌欣赏能力,必然有助于对其他学样式有更多、更深切的理解。然而.诗歌鉴赏因诗歌语言的高度概括性、诗意表达的模糊性与丰富性而成为欣赏难度最大、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指导学生读诗,不仅对读懂诗歌本身非常重要,对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首要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目前,有的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课。有些同学则认为,语文课不是一门科学,没有学头,学理工将来才会有用武之地。甚至说什么“要不是考大学考语文,我才不想学呢!”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为了端正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认识,我让学生以鲁迅弃医从文,以及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时,离不开文学水平的事例,谈谈对学习语文的认识。同时,我提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孩子学语文觉得没有兴趣,是一件苦事,结果越没有兴趣就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没有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实中国的孩子学语文有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那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的孩子恐怕很少有不会背几首唐诗的,有不少甚至是从开始学说话时家长就一句句教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有的孩子上课打瞌睡,但让他们背熟悉的诗歌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满面笑容,高声背诵。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来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及文学的感觉,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他认为,要提高文学素养,诗歌是首选的体裁。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会发现里面有那么多的诗词,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每一首诗无不具有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脾的情感,深刻人微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最高形式的语言艺术,读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文学趣味的高低.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等其它种类文学,体会小说、戏剧等其他种类文学的佳妙之处,因此,加强读诗与文学趣味的培养,进而提升个人修养与生活品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张郑胜 《课外阅读》2011,(6):266-266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来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和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可见,对诗歌的鉴赏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佳途径。而意境的赏析又是诗歌作品阅读中的重中之重,诗的意境美是古今诗论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诗歌艺术的最高审美规定。那么,如何赏析诗歌作品的意境美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和文学的入门阶段,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文学爱好和学习语文的兴趣。诗歌是一种精练的文体,这种文体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来传达丰富的含义。在教小学生学习诗歌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爱好与心理特点出发,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含义,领会诗歌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