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月某日,方志敏烈士牺牲前托交专人送给鲁迅转呈中共中央的信件及其撰著的《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历时三个月后,辗转送到鲁迅手里。鲁迅珍重地接受了这些文稿与信件,同时阅读了方志敏以米汁写给自己的秘密信。方志敏同志在信中表示,他不认识鲁迅,但他相信鲁迅先生是能满足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后请求的。鲁迅感到巨大的激动与悲愤。到次年四月,终于找到机会把方志敏的信件转交给党中央。  相似文献   

2.
骆义松同志:来信提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两处史料失实,一为《清贫》一文注释中方志敏烈士的殉难日期;另一处是唐(?)同志的文章《同志的信任》中,关于方志敏烈士的遗稿转送给鲁迅先生的细节.为了把上述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唐(?)同志进行了联系: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五月二十五日,在海南岛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文学家唐弢同志就方志敏的文稿《可爱的中国》是由谁传递给党中央一事,作了口头声明。唐弢同志曾写《同志的信任》一文,是《鲁迅的故事》一书中的一篇,记述方志敏临刑前将《可爱的中国》手稿托人转交鲁迅,后由鲁迅转交党中央的故事。近年来,这篇文章一直选为中学语文教材。问题的产生是:一九八一年《书林》第三期上发表了胡子婴同志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接交〈可爱的中国〉手稿的经过》,说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手稿是由她保管传递给党中央的。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少读者、中学教师写信询问此事,方志敏同志的后代方兰夫妇也曾多次要唐弢同志写  相似文献   

4.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唐弓生们志的信任》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一个陌生的女青年”转送的。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说方志敏烈士的遗稿是“胡逸民”转送的。《作家文摘》1998年7月1日刊洪家祥《为方志敏送文稿的奇女子》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为教材阅读再延伸及学习《同志的信任》作参考,特摘编成《方志敏遗稿是程全阳转送的》一文,供广大师生阅读参考。《语文世界》1998年10期刊胡逸民《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一文说方志敏烈士遗稿是他(胡逸民)转送的。可是/作家文摘》998年7月1日284期转…  相似文献   

5.
《清贫》这篇短文,是方志敏烈士一九三五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写成的。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认真学习马列著作,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方志敏同志在江西从事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坚持“工农武装割据”,从“两条半步枪闹革命”,到创建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方志敏同志始终站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一边,同李立三和王明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开始时,方志敏同志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队北上。途中,遭到国民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一册《同志的信任》一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呢,还是插叙?该册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中是这样认为的:“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的事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里却写在前,这是倒叙的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说的:“本文详细地插叙了方志敏在军  相似文献   

7.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历史转折关头,陈毅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为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为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创造有利条件;他敢于担当,亲自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精神,促成赣粤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8.
【自学重点】鲁迅先生爱增分明,对同志的嘱托认真负责的精神;方志敏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倒叙手法的巧  相似文献   

9.
统编初中《语文》,在文体知识的介绍上,沿袭旧教材,来作修订和补充。这些短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与范文相矛盾。《记叙的顺序》在讲述“倒叙”时写道:“例如《同志的信任》,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里却写  相似文献   

10.
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用心血写下了五万余字的纪实性的文稿,《可爱的中国》、《清贫》就是其中著名的两篇。他把这两篇文稿连同给党中央的一封密信,托人交给在上海的鲁迅先生转交党中央。鲁迅先生冒着生命的危险保存着文稿和信件,几经周折,终于交给了党组织,使得以保存下来。《可爱的中国》和《清贫》,是方志敏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两篇优秀的散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1.
唐弢先生《同志的信任》一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和转递方志敏所写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是共产党人“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辞海》上,“同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指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的人。二、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党成员相互间的称谓。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同志的信任》一文中的“同志”显然是指《辞海》中所列第二条释义。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艺界一般都称鲁迅为“周先生”或“大先生”(因鲁迅在周氏三兄弟中排行老大),表示尊敬和客气。那么,革命进步文艺人士最早是在何时称鲁迅为“同志”的呢?鲁迅对中共领导与成员又是怎样称呼的呢?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同志的信任》表现的是鲁迅是共产党人“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但写方志敏的篇幅较多,写鲁迅的篇幅反而较少。对于这一点应如何理解? 答:“交错叙写,相互映衬”,是这篇文章表现中心意思的特点。本文交错记叙了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方志敏对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探讨鲁迅与方志敏的关系问题,有不少新的发现。譬如,吴奚如同志回忆说: 一九三五年春(或一九三四年冬),方志敏同志在南昌军人监狱中,秘密委托监狱的一个同情革命、钦佩红军将领方志敏的小职员某某义士,把他写给党中央的一件报告和致鲁迅先生的一封信,交  相似文献   

14.
五、推敲选择对阅读对象的内容或写作方法,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见解,进而从中选择出一种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推敲选择的质疑方法。例如,阅读《同志的信任》一文时,会发现课文中有两个人物——鲁迅和方志敏。从两个人所占的篇幅来看,每人大约各占二分之一。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一方面写了方志敏同志的被捕,粉碎敌人“游街示众”的斗争,在狱中给党中央写信、写文稿并决定托付给鲁迅先生转交的经过;另一方面写了鲁迅先生收到密信和文稿及珍藏并转送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过  相似文献   

15.
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清贫》,是进行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从这篇一千多字的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人洁白朴素的生活比碧玉更晶莹;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比白雪更纯洁;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比海水更泓大!《清贫》是一九三五年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写成的.方志敏同志回顾自己奋斗的历史,抒怀述志,谱写出一曲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精神的壮丽赞歌.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写作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我在教学时,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文中在给“倒叙”下定义之后,接着举例说明。即例如《同志的信任》,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文章、写信的事在前,文章里却写在后;鲁迅收到文章和信的事在后,文章却写在前,就是倒叙的写法。而我在教《同志的信任》一文时,按照学习重点的要求,“教参”的提示,是把方志敏在狱中写文稿、写信等作为插叙的内容教给学生的。这样翻手为云,复手为雨,前后自相矛盾,究竟是倒叙还是插叙,作为初一学生是很容易发生错觉的。严格的讲,这篇写作知识短文举例是不够缜密的。但又不能避而不谈,实在不好教学!  相似文献   

17.
浅析《同志的信任》中的插叙程海林《同志的信任》一文,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占全文篇幅一半的插叙。文章围绕着“信任”和文稿、信件,交错地记叙了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先记叙鲁迅收到信件及文稿时的郑重态度,让读者接触中心事件;然后追述方志敏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伟大战士方志敏同志英勇牺牲已经整整四十周年了。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一九三四年七月,党派方志敏同志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一九三五年一月,被国民党反动派的优势兵力包围,部队突围时,由于叛徒告密,方志敏同志不幸被俘。敌人千方百计妄图威胁利诱方志敏同志投降。方志敏同志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一九三五年七月,方志敏同志被敌杀害,壮烈牺牲。方志敏同志牺牲前在监狱中所写的《死》、《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等气势磅礴的文章,是他的伟大革命精神的崇高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宁死不屈的壮烈凯歌,是反投降主义的战斗宣言。今天,全国正在学理论,评《水浒》,批判宋江投降主义,我们重读方志敏同志的战斗作品,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据中新网消息,上海图书馆近日对外披露,该馆珍藏的方志敏烈士手稿本《可爱的中国》已在此间仿真影印出版。据介绍,此次仿真影印的烈士手稿是方志敏自述如何拿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国、为民战斗的作品,内容包括方志敏两篇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和一些写给家人、朋友的短信,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同志赞扬陈毅同志说:“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景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他于万里征战之余,所写下的大量气势磅礴,激情横溢的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实,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彻底革命精神和高贵思想品质。的确,将军而诗人,诗人而将军,在陈毅同志身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陈毅同志曾为启东县烈士纪念堂题词:“立德立功,永垂不朽”。把这光彩耀目的八个大字借来评价陈毅同志自己的诗词,也是非常恰切的。我们读陈毅同志的诗词,难禁对他深切怀念的心潮,难平对“四人帮”恶毒地、疯狂地诬蔑、打击和陷害他的仇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