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李社元(湖南隆回县教研室,422200)“惯性”一节的教学历来是初二物理的难点,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1.“惯性”的本质.惯性是...  相似文献   

2.
“惯性”一节历来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难点,学生就是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惯性是高中物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最容易在惯性这里陷入抽象思考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由于高考对惯性的考查与要求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避重就轻,避开对惯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就很“自然”的进入误区.惯性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使物理学产生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关于惯性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初中课本中已接触过,许多学生都能熟背惯性定义,也能举出一些惯性现象的实例,但并未真正确切理解惯性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因而时常产生一些错误认识。例如认为:“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惯性是一种力”;“物体速度越快,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难,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才有惯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惯性概念,我在惯性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揭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教材从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概…  相似文献   

5.
谢超明 《青海教育》2003,(10):81-81
物理教学中“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出现对“惯性”的理解错误或应用错误,如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把概念背得很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7.
惯性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完全按照课本编排的教法,对初中生而言,无论是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概念上的混乱。为此,教学中我在惯性概念的建立上,打破了以往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的教学顺序,采用了“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模式展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一、设疑引课借助多媒体播放“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的片段。设置悬念,提出“汽车离开地面后为什么仍能继续飞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惯性”是初二物理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在接触实际问题时犯经验性错误。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讲清惯性的本质、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力的区别、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力学是从惯性开始的”.可见,惯性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惯性的本质含义,就很难顺利地建立力学知识体系.这个概念尽管初中讲,高中还讲,但仍有不少学生对它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惯性概念本身抽象难懂;二是教材中对概念的解释不够.为此,笔者在本文对“惯性”这一概念作进一步的剖析和补充,以便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顾守秀 《现代教育》2003,(10):41-41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只有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而使其智力、能力得到发展。如惯性的概念:“特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教师围绕“一切”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说明“一切”一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对“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进行质疑,答案非常明显。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东 《职业技术》2007,(4):128-128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14.
戈永妩 《物理教师》2000,21(6):24-2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深感概念量多面广,就拿初中物理来讲,概念多达几十个.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笔者对初中物理涉及的基本概念作一粗浅的分类,探讨各类概念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对其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初中物理的概念大致可分为4类.1反映物质属性的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如质量、惯性、能量等.教学中应当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类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可能完全搞清楚,只能停留在某种较低级…  相似文献   

15.
朱光华 《物理教师》2009,30(5):20-21
对“惯性”概念的认识,学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常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应细分概念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6.
马煜 《教育革新》2010,(6):53-54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惯性概念的教学历来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费了很大劲,学生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因此,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就促使许多教师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因此,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是初二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很多学生直到学完了第三章“运动和力”之后,依然存在这样的错误看法:惯性是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的一种特性,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不会有惯性了。  相似文献   

18.
惯性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对其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就这一难点造成的原因及改进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概念同化教学模式”和“APOS理论教学模式”的比较,就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