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上,乌江流域为流放者、移民以及流浪者的聚集之地,民族众多,生境不同。由于乌江流域地貌、气候、水利、土壤等不同自然条件以及各民族的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苗族、瑶族和仡佬族的山区型农业经济,布衣族和侗族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彝族、白族以农牧为生的农牧经济,使得乌江流域历来以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为主的农村经济水平呈现高低梯度倾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改善乌江流域面貌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深化乌江流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延伸,对贵州文化资源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乌江流域,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主体地位,各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生产力水平低,加上交通条件差,远离中原及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全国典型的落后地区。但乌江流域的公办教育事业,却在明代起步并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使土家族地区迈开了追赶中原地区的步伐,为乌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乌江航道开发,为密切乌江流域土家族群众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明代中央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从制度上保障了教育在乌江流域的推广;三是贵州建省和开科乡试,使乌江流域教育发展得到提速。  相似文献   

4.
巴人进入乌江流域后,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对乌江流域进行了积极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建立政权组织;进行经济开发;促进民族融合;开展化塑造。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地域宽阔,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奠定了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乌江流域各族土民在历代土司的管理下积极地进行经济开发,推广农经作物,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其复合型经济形态以农耕生产为主,还有渔猎采集等其他经济活动.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各族人民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各种生产经验和生存智慧,民间艺术种类繁多而技艺精湛,为土司时期文人文学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表现题材.  相似文献   

6.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五代以后该地区逐渐建立起土司制度。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了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秦汉两朝在乌江流域的郡县设置情况,并对乌江流域的经略和治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乌江流域民族职业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呈现出数量少、质量低、体系不完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改变乌江流域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就必须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改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教育的保障水平;落实职业教育政策,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乌江流域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几千年来,他们基于生存选择、政府组织、自发流动等诸多迁移原由,或成规模、或零散迁入并最终扎根定居于此,不但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江和乌江流域的资源发展乌江流域经济化,是振兴渝黔一省一市的希望。乌江流域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2.
乌江流域体育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建议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机和北京2008年奥运契机充分挖掘和开发乌江流域体育旅游市场,并使之成为乌江流域旅游市场中一大知名品牌和一个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乌江流域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几千年来,他们基于生存选择、政府组织、自发流动等诸多迁移原由,或成规模、或零散迁入并最终扎根定居于此,不但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乌江流域的文化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学艺术也逐渐走向繁荣。在诗歌领域里,女性诗歌创作开始出现。尤其是晚清,集中在乌江流域的几个地方,女性诗人大量出现,其中还产生了几位著名的女诗人,形成女性诗歌创作的高峰,在乌江流域女性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流域的视角,对近年来的乌江流域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对该区域的旅游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分别从乌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合作、区县旅游发展、信息化与湖泊旅游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业补贴对于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种粮收入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农业补贴存在制度缺失、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方式不合理、监管不健全等问题,本研究比较分析了美日两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并从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补贴方式、严格监督机制等方面总结出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乌江流域1956-2014年长达59年的降雨、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降雨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1.52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2)乌江流域径流深系列呈下降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525mm/a,且下降趋势也不显著。(3)乌江流域径流系数系列基本没有变化,平均线性递增率为0.0002mm/a,但上升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良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资助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的最终成果《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一书,于201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只有基础教育的公平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探讨乌江流域基础教育公平发展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理性思考乌江流域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按基础教育基本规律,合理调整乌江流域学校布局;乌江流域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能与其他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有必要设置"开眼界"的课程,培养既有世界眼光又有民族精神的21世纪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