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写定的时间,如果姑依“嘉靖间大名士”之说,则此书流传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再退一步,如果以现存最早的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金瓶梅词话》算起,流传至今,也已经有三百七十一年的历史了。在这四个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对此书的研究,恐怕要算《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的作者为最早。因为这个刻本不仅文字已经加工整理,而且已有了评语。从“词话”本到“批评”本,  相似文献   

5.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6.
“虎中美女”与“梦幻泡影”分别是词话本《金瓶梅》与绣像本《金瓶梅》第一回中的重要意象,它们的文化含义与文本含义隐含了小说两大系统不同的主题意旨:“虎中美女”隐喻词话本《金瓶梅》儒家“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持盈慎满”;“梦幻泡影”则隐喻绣像本《金瓶梅》佛家“万事皆空”的主张,突出一切虚无。两大系统主题意旨的差异提醒研究者研究《金瓶梅》应该明确地限定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7.
上海图书馆藏有两部《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称之为上图甲本、上图乙本。文章就这两个本子的插图、卷题、内容文字、评语诸方面对照各种流传版本后 ,肯定这两个版本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首先提出《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存在“陋儒补入”的现象。笔者详细地梳理了词话本一百回的情节、回目和结尾方式。比勘了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异同。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一是词话本这五回中大量存在和其他九十五回相互抵牾之处;二是绣像本对词话本的改写方式在这五回中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回的弥补缺陷的特征;三是这五回的回目和结尾方式和其他回相比表现出差异;四是这五回征引小说、话本和戏曲的方式和其他回相比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兰陵笑笑生不是《金瓶梅》的作者。文章认为将《金瓶梅》的作者说成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兰陵笑笑生考证不过是一场大闹剧,这场大闹剧的演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03-111
窥探,包含了偷听和窥视等过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窥探情节的出现往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金瓶梅》设定的偷窥行为有四十余处,而明崇祯年间刊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的插图展现窥探主题的也有十五幅之多。本文拟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中的窥探场景入手,探究相关插图的表现形式,分析窥探场景的空间分割特点和插图叙事视角,找出窥探场景插图的创作规律,并且探讨窥探场景的图文关系,包括在情节描绘上和人物形象塑造上插图对文本的选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瓶外卮言》 姚灵犀著 天津书局 1940年8月《金瓶梅简说》 南宫生著 出版时间、单位不详《金瓶梅词话》跋 施存蛰 见“贝叶山房”《金瓶梅词话》本 1947年《根本分歧在哪里?——评刘大杰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见《“中国文学发展史”批判》中华书局 1959年  相似文献   

13.
明朝刊行的<金瓶梅>共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万历丁巳(万历四十五年)由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词话>,谓之"词话本";另一版本是附有插图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谓之"崇祯本".本文在"崇祯本"为"词话本"之改订本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为此,特将把"词话本"修改为"崇祯本"的作者,称为"补笔者".以往对这两种版本的比较仅指出:"词话本"的第1、53、54回在"崇祯本"中被大幅度修改;"词话本"中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章节在"崇祯本"中基本被删除.然而,经过这次再比勘又发现:"崇祯本"中有对"词话本"进行加笔的部分──虽然为数不多;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加笔部分的分析,表明<金瓶梅>由"词话本"向"崇祯本"衍进的方向性,并且可以用"合理化"一词来概括.  相似文献   

14.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基础,同时参阅了一些明清小说,对《金瓶梅》的“被”字结构作了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动词词义不指向主语的反向结构是在“被”字结构中各种成分相互作用下演变发展的结果。在明代,反向结构已发展得相当成熟。②非活体名词充当主语的现象在明代已经成熟。③表中性意义的“被”字结构在明代已经形成,其萌芽状态可上朔到唐代。④表被动关系的语法功能词在明代有六种词汇形式,其中以“被”、“吃”为多。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评点者之谜被揭开,张竹坡家世生平研究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1月30日《<金瓶梅>研究(首次文摘)》赵兴勤等《复旦学报》1986.1《崇祯本删掉了什么?》杨士毅摘译《复旦学报》1986.1《也谈<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朱建明《复旦学报》1986.1《小议<金瓶梅>的作者是河北籍人》王强《复旦学报》1986.1《冯梦龙是<金瓶梅词话>的补足者》赵伯英《盐城师专学报》1986.1  相似文献   

17.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基础,并参阅若干同时代的白话小说,①上推《元朝秘史》,下用现代方言印证,讨论了一种尚未被注意到的语言现象:同形动补结构。得出以下结论,1、同形动补结构在元代已有之;2、到了明代,该结构的后一重叠成分已经虚化,逐渐演变为表示完成貌的形式;3、明未清初,该结构已趋消失,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在现代部分方言中,还可看到其遗留形式;4、该结构的后一重叠成分消失是受其语音弱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引《金瓶梅词话》虽然是一部自话长篇小说,但是读懂读通并不容易。香港学者马力先生在《评梅节点校本<金瓶梅词话>》中说到:“大陆研究《金瓶梅》的学者王汝梅也承认,《金瓶梅词话》‘有很多句子、词语尚读不懂、读不通’。”(《明报月刊》1988年3月号)他引述的这句话是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说的。我深感读《金瓶梅》之难。概言之,读《金瓶梅》之难有三: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难解词语释义校补拾遗赵景波《金瓶梅词语》整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五版,以下简称《金》书)问世以后,注家蜂起,释者如云,堪称卓跞冠群者,当推《金瓶梅词典》(王利器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八八版,以下简称《词典》)与《金瓶梅词话鉴赏辞典》(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