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不胆小》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的一课。通过对文本的活动化设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并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因由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次活动是以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讲述,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并在理解中运用数字。二、活动目标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关注…  相似文献   

4.
于萍 《辽宁教育》2005,(9):46-4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然而现在学生每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量的实际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无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造成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脱轨。基于此,《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落实这一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一、从学生自我体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也是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新《纲要》把“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作为艺术教育的第一目标;把“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9.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教学设想: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教学目的:1.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哪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  相似文献   

10.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幼儿认识图形是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中的圆形开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对圆形的初步认知经验,圆形的物体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这种认知带有随意性、表面性和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2.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学前职标》在《学前卫生学》中的应用,提出多样化导入、实践化作业、全课程渗透等典型应用方式,还要结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齐风》作为齐化的主要载体和表象之一,以其独特的学笔法,形象地反映了齐化诸多方面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齐风》反映了齐化中的朝议制度、贵族生活、平民生活、婚姻生活、男女恋情、狩猎生活和尚武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闫丽 《考试周刊》2011,(66):228-2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 生活中的数 第二课时 数扣子教学目标 :1 能读写百以内的数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3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算 ,初步建立数感。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认识数位及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具 :扣子、花生、计数器等。教 学 过 程设 汁 意 图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1 教师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师 :同学…  相似文献   

18.
周芳华 《广西教育》2013,(21):56-5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3.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4.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俊俐 《成才之路》2010,(23):87-8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科学教育部分,《纲要》还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解决实际的问题”应该成为数学课程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诗》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风》《雅》《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阶层的作者和不同的描写对象。《风》中的人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打猎、耕种、采摘、纺织、守候、等待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雅》与《颂》同样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写起,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所体现的既是一人之情感也是所有人之情感,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