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人文性要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内在灵魂,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外在作用.因此,重视人文关怀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表述 ,应该说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最为科学的表述。语文的工具性 ,只有与人文性统一 ,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语文的人文性 ,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 ,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和谐统一 ,相映成趣 ,和谐共振。它会说些什么呢?教例 :密林怪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人文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具性是指语文在人际交流中的功能,并通过语言传递感情。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教学走向实践,整合这些资源,能为小学语文插上灵动的翅膀,展现美丽的身姿。一、整合精读和泛读资源1.课内精读,深挖教材资源。小学语文教材选取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人文内涵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以其工具性突显其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母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文明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人文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贯彻教育目的,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人文精神培育的价值,并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本文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两方面浅析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于立 《华章》2012,(11)
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还有着鲜明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应该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熏陶的起点应该是以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成的理解和感悟。”那么,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合理实施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即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以人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可以理解为"一体二维三性",语文的本体即语言,它有两个意义指向,有民族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个属性。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讲,语文具有民族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本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在,但是对应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却不能不提,这是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要树立以本色语文为基础,以诗意语文为追求和以素养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反对绝对化的人文性或工具性偏颇。  相似文献   

17.
闵洁 《考试周刊》2008,(6):16-17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大语文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讲究"举三反一",凸显专题式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构建一种以专题式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8.
纵观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科普类课文,其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科普说明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独特,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科普说明文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南“科”改姓“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钱明芳 《文教资料》2005,(30):154-155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拥有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