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书是一门“实用美学”,既要“中用”,又要“中看”。“中用”是板书设计的目的;“中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动地促进“用”。中看的板书,会寓教于乐,寓智于美,使学生如坐春风,感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不可忽视其美学性。一、整齐单纯美整齐单纯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整齐给人一种有条理、不凌乱、外形规则、完整的美感。单纯即简单纯一,不复杂,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因素,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板书设计,即给人以单纯、整齐、简洁明快美:  相似文献   

2.
板书是一门“实用美学”,既要“中用”,又要“中看”。“中用”是板书设计的目的;“中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动地促进“用”。中看的板书,会寓教于乐,寓智于美,使学生如迎面春风,感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不可忽视其美学性。一、整齐单纯美整齐单纯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整齐给人一种有条理、不凌乱、外形规则,完整的美感。单纯即简单纯一,不复杂,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板书设计,即给人以单纯、整齐、简洁明快美:大堰河的悲苦身分(崇敬一呼唤)…怀念大堰河  相似文献   

3.
仅就看张慧老师《爸爸的花落了》的教学设计本身看,板书设计是其亮点之一. 这个板书设计具有“精”“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崔纪民  王振平 《考试周刊》2009,(27):206-206
本文对新课程初中历史的“互补式”板书设计教学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互补式”板书设计体现了“以结构为主线.以内容为补充”的设计原则.以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学习发展的需要。该种板书设计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在眼观的过程中,激活历史的学习思维.增强直观的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5.
“辐射式”板书设计《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板书设计:本板书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循着作者的思路紧扣文章的中心设计的。这样设计,可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思路融为一体,脉络清楚,一目了然,既便于教师析解课文,又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从中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  相似文献   

6.
张峰 《小学生》2010,(3):48-49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大有取代黑板的趋势,再谈什么板书设计,是否有落后或不合适宜之嫌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一是板书设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没有设计,就不会有制作,而只能是“下载”。二是教师板书的节奏应与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板书的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结果一致,而这正是板书的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形式严谨、主题鲜明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严谨性、周密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美;而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则是我们常说的“神聚”。“形”美而“神”聚的教学板书设计,是我们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板书设计的“形”美   “形”美,就是指板书设计的外在美。具体地说,就是指板书设计书写要规范,布局要合理,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板书设计唯恐有…  相似文献   

8.
板书是用书面语言诉诸学生视觉的重要直观手段。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板书设计也要相应地进行同步改革。依据“有疑—解疑—又有疑”的求知过程,我在有些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作了“设疑板书”的尝试。“设疑板书”的特点是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观察、类比、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依据在板书设计方面,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大显身手,各领风骚。在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从板书设计入手.设计出多种新颖别致而又符合教学规律的板书。一种设计就是一种讲法.  相似文献   

10.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它引导学生学习思路 ,突出重难点 ,形成知识结构。旧的教学观念认为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 ,学生被看成板书的接受器 ,只能被动地抄写老师设计的板书 ,不可能参与设计。我校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法学法课题组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 ,全盘授予的局面 ,进行了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的教学实验 ,激活了课堂气氛 ,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模式的教学程序 :学生自读自主设计小组分工及合作设计反馈→师生合作设计一、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主要是通过“填—改—仿—…  相似文献   

11.
李万富 《四川教育》2014,(12):40-41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沟通师生思路的重要“媒介”,而且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板书,能突出知识的重点与联系,使每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以良好锻炼,还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毋容置疑,板书设计是教师必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一)传授知识的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宝贵的四十分钟,给学生以最精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如果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质”达不到规定性,如同喝了一碗白开水,学生就感到乏味,教学效益就会降低。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精”不等于少,因而不必在数量上斤斤计较,而要在质量上多咀嚼。(二)板书设计的亮度。板书设计要具有鲜明的目  相似文献   

13.
在“学会”中悟法在“会学”中用法兰化三校郁曼丽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变“学会”为“会学”。一、在“学会”中悟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长期以来,在阅...  相似文献   

14.
“简笔画式”板书设计有些课文意在对学生进行形象记忆或逻辑记忆的训练,能在学生的记忆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某种能力之目的。如:《笋芽儿》一课,书后习题要求学生说出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的话以后怎样?意在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教育学...  相似文献   

15.
介绍“留白”及其作用。提出在板书设计中运用“留白”能更好地体现板书设计的生成性,引出更多的思考与想象,取得创新性效果。以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索板书设计“留白”,即表格式板书设计巧“留白”,创新语音教学形式;图解式板书设计巧“留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提纲式板书设计巧“留白”,丰富语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曹晓仪 《职教论坛》2002,(12):31-31
语文教师的板书一方面肩负纯洁与健康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又间接地充当书法(写字)教师的角色。通常,有一定经验的语文老师,对板书的内容选择大都能根据教材特点因文制宜,但往往忽视了板书的形式美,或杂乱无序,或时写时擦,或潦草难认。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在“中用”的前提下,“中看”也是必要的,而且它还可以能动地促进“用”。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体会到板书设计的形式美表现在:一、字体美。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厚实的美的底蕴,一手刚劲秀丽的板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感染,是…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独具匠心的板书 ,既有利于传授知识 ,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既能陶冶情操 ,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下面是一位特级教师教学“通分”的板书设计 ,独具匠心 ,颇有新意 ,现抄录于后 ,与同行共赏。通 分异分母分数34=3× 34× 3 =912化成和原分数相等56=5× 26× 2 =1012同分母分数这个板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色 :1 “通分”的教学目标之一是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  相似文献   

18.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活动。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教材的编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重要手段。而板书设计要书之有效,就得设计有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板书设计“八字”法,即:用、据、择、度、条、合、时、美。1.板书设计要书之有用书之有用是指板书设计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服务,不能无的放矢、随心所欲。离开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使板书设计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中看”与“中用” 时常听一些公开课,在评课的标准问题上,教师中有“中看”与“中用”之说。所谓“中看”,指的是讲解生动、氛围活泼;所谓“中用”,指的是训练扎实、学有所用。笔者认为,“中看”与“中用”并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真正的好课。既“中看”又“中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参与式”板书设计湖南平江县长寿区桂桥新港学校陈莉萍教学《跳水》一文时,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掌握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自先,通过提问,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件事情要经过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发展阶段。接着,师生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