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下学的贫血突出表现为它的包装化与炒作化、表演化与矫情化、泛美化与生活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学内部存在的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世俗生存与精神承担的矛盾。欲拯救当下学,须张扬生命精神,保持思的张力,怀有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张扬自主与持续依赖的矛盾、顺从利益驱动与追求精神价值的矛盾、喜欢感性认知与探索理性认同的矛盾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产生这些矛盾的客观因素;大学生张扬自我、追求个性、注重当下等特征是导致这些矛盾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实施通识教育的认识障碍是通才目标与专才目标的矛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矛盾、整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矛盾。辩证思维是超越矛盾现实发展的理性前提,以人为本是实现理性超越的逻辑支点,统一原则是实现理性超越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的文言文教学要实现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高度融合,从工具理性上升到价值理性.当下的文言文教学需要贴合课标精神,根据文言"语篇"的特征,充分彰显文言文的价值理性,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独特优势.语篇分析可以从品析"语"、把握"篇"、观照"语篇"等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读,体味理解文言语篇的独特的言语智慧、深刻...  相似文献   

5.
当下,消费社会的特征日益支配和影响文学。在强大的消费法则操纵下,具有媚俗倾向的私人化、欲望化、逗乐化等写作逐渐膨胀、漫延、扩散、突出,严肃文学和纯文学受到极大冲击,呈衰落和萧条之态。为了文学的未来,应该强调和弘扬一种可称之为文学优秀品格的素质:守望审美理想,激发诗意生活;践行全人发展观,创造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的人;高扬批判精神,追寻真善美;隐喻历史理性,逼近存在本原。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理性展开的。从把理性当作人的一种主观能力的角度来看,理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处于主客观的矛盾运动中,表现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双重形态,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他认为理性就是追求真理,并试图通过展开理性矛盾来达到真理,实现矛盾的和解。通过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出其内在价值,还可以看到这些价值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云峰 《文教资料》2010,(24):218-220
廉洁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们正确的物质利益观为核心的理性教育。以自主、科学和价值理性为内涵的理性精神培养,能极大地促进人们廉洁品质的形成。本文正视当下大学生理性精神的相对缺失,从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价值理性导向和自主辩证思维方式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有效培养其正确积极的物质利益观,长久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8.
提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文学开始关照自身,并从功利主义到审美主义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时,以逍遥世外、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为特征的所谓魏晋风度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表现形态,并一直贯穿魏晋南北朝文学,并对之后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它的美学内涵而言,可以概括为魏晋士族的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呈现。其集中体现在魏晋文章之中。在理性精神渗透的当下,魏晋风度愈加显示出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现代伦理学的理论建构,要阐明道德在提高人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目标;要努力培植一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性;要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矛盾,切实为促进这些矛盾向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创造伦理条件和提供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凭借电子媒介优势,新媒体文学批评更加自由、及时、娱乐化,给当下文学批评研究带来新契机。但新媒体技术也导致文学批评过于庸俗,偏离艺术的审美价值,陷入庞杂无序的状态。新媒体文学要树立开放多元的批评观念,使其既不脱离理性思辨,又可达到追求个体化、生命体验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教学因受工具理性主义之害,大有扬人而抑理性之势。语教学现状、语的基本目的、学作品的解读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等几个层面,均要求语教学在加强人精神的同时,理性精神也不能扬弃,二应和谐共生在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对于梁山三女将在《水浒传》中存在的意义,历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褒扬者誉之为巾帼英雄,贬损者则认为她们毫无女性特征,是被异化的典型。本文试图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之解读,认为三女将分别是黑道、灰道、白道的代表,作者是以她们的婚姻同主流社会诸多淫妇对照,较为成功地阐释了一种“义以为上”的新型家庭伦理观念,这种观念也进一步证明了“义气为重”的水浒精神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军队的女儿》及《桑那高地的太阳》出发,追溯新疆汉民族文学发展的脉络,力求建立其文学发展的谱系,尤其是挖掘其文学所独有的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的内涵。新疆汉民族文学中原始自然景观的文化呈现及竭力张扬的创业意识与开拓精神,是对英雄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对中国人征服自然与超越自我的再现与讴歌。它成为今天日益消费化、颓废化的商品社会的警醒,能在某种意义上解答当前社会转型中人的精神价值趋向问题。无疑,它是今天西部大开发中精神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其深刻蕴涵包括以人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体育精神不仅对于体育本身的存在、进化和发展具有科学性价值,并且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渗透到现代人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评价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需要关注其得以产生的语境。《讲话》中最富有创造性、最能体现毛泽东文艺学思想的实质,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上卓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这两个问题的论述。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讲话》成为了新中国文艺运动的“共同纲领”。其基本精神在历史的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古代白话文学对载道的古文文学的反叛姿态及其大众化的特色,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反对僵死的古文文学提供了历史的镜鉴,还影响了新文学的价值立场和审美取向;历史进化的文学观中的“正统情结”,不仅证明着白话文学的合理性、合法性,而且从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中梳理出“言文合一”的历史脉络,为白话文学提供了成为文学“正宗”的历史依据,带有浓郁的寻根意味。  相似文献   

17.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在《秦腔》、《古炉》等乡土小说中延续其一贯客观自然的写实主义风格和追求意境营构的审美倾向。这种“皈依”传统的写作模式在让我们摆脱当下物欲社会现实、获得相对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彰显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和悖论:传统的“规范”和“预谋”会不由自主地使作家丧失对主体的真正自由及其生存活动的真正关切,从而冲淡严肃文学在价值重建中本该具有的积极力量和创造内涵。文学应以一种积极的自由面对世界,在批判中通往世界。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