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世俗的经济政治生活决定着敦煌佛教和佛教艺术,敦煌俗众的信仰方式也不完全与内地相同。中晚唐时《金刚经变》在莫高窟大量出现,而五代以后却消声匿迹,说明了敦煌佛教艺术有它的个性。仅用“考经寻源”的方法、搬用内地佛教史的尺度来解释敦煌佛教艺术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掀起敦煌学热潮杜川1995年10月20、21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系举办了“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天国图象”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这是美国首次举办的以佛教艺术为专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者众多,约两百人,美国绝大多数搞美术史的专...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北宋时期的敦煌佛教,是同正统佛教大相径庭、别具特色的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佛教。一般以为这种佛教仅仅局限于下层民间,称之为“民间佛教”、“平民佛教”或“庶民佛教”,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仅仅局限在民间及下层社会。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各级官吏、各级僧官及僧尼大众都是信徒,涵盖了敦煌社会各阶层,影响到当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学、艺术、思想意识、人伦道德、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是“民间佛教”、“平民佛教”或“庶民佛教”所可限定的。根据其性质、特点,作者称之为“敦煌世俗佛教”。敦煌世俗佛教的性质、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入世合俗,戒律宽松;既求来世,尤重今生;亦显亦密,亦禅亦净,和合众派,兼容诸宗;诸《经》皆奉、无别伪真。  相似文献   

4.
敦煌艺术既不是西方艺术的东渐,也不是中原文化的西延。它是我国秦汉以降,以西部本土文化为中心,兼容世界三大文明的“五凉文化”的结晶。敦煌艺术是东方中古时期绘画和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和最完美的体现。要使敦煌的艺术生命不断延续,必须融入新的时代信息,发扬其艺术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历史透视[印]谭中著包菁萍译谭中校也许可以这样说,敦煌的发现人是印度官员斯坦因,是他将敦煌的盛名传播到世界各个学术领域,最近几年来,欧洲、北美、日本及世界其它地方兴起了研究敦煌文化艺术的热潮,然而在印度─-这个与敦煌关系最密切的国度...  相似文献   

6.
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在孔子的仁学话语中,“人”是社会的人。孔子认为真正的“人”要“知天命”、“明道”、“行道”。孔子的仁学,以有别于西方世俗化人文主义的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为其思想基础,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己身”与“他者”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7.
一、巧借录像。谈话激趣 1.同学们,在我国西北的茫茫戈壁之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卢浮宫”。  相似文献   

8.
由日本学者口隆康提出的“阿姆河流派”造像美术,存在于西域以西至印度河上游犍陀罗地区的中间地带,属佛教美术东传中失落的环节,对敦煌造像美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交脚式造像”、“施无畏手印”、“倚坐像”等,表明阿姆河流派对敦煌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武用革命”和武则天称帝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武周政权从其一开始建立起,就与佛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历代史学家多有阐述。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研究所远东哲学和宗教研究专家福特教授根据对敦煌遗书S.6502号及相关文书的研究,写了《七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意识》一书,对这段历史中佛教与政治的种种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谈书曾被认为是“关于中国佛教研究的最重要的西文书籍”。书中许多观点被国外研究敦煌学及中国佛教的学者引用。本文是刊登在日本的专门介绍东方佛教研究成果和重要书评的英文期刊《东方佛教教徒》上的关于该书的评论。现将重要部分摘译如下,供国内有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应是一个“神”的世界,一个情感的世界,一个充满生命运动的世界。传神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东方的艺术以传神著称于世。这在敦煌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的彩塑中也无处不体现着。“神”主宰了莫高窟艺术的一切。然而,在这些历时中国近十个朝代的492个洞窟中,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佛,应数得上是莫高窟艺术中的“神”中之神了。158窟的涅槃佛,是9世纪后半叶的作品。“涅槃”用俗话来说就是“死”了。佛教则认为涅槃是人在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是永生的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其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表现方法之多样、成就之高,无与伦比,人所共知。因为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佛教为主干,而佛教又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印度也有闻名于世界的佛教石窟——阿旃陀,所以当人们讨论敦煌艺术时,常常把这两个中心的石窟、壁画、雕塑等拉在一起。例如巴·格雷先生就曾经指出:印度对敦煌的影响,初见于魏代的壁画——突出男性刚健之点是其特有的形象。本·罗澜教授也曾把阿旃陀的艺术,称作是“印度地区性”的艺术。他并且认为这种地区性的艺  相似文献   

12.
敦煌版画的背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画表现了佛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它与敦煌石窟艺术一脉相承,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科学技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印刷科技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艺术肇始于十六国时期,早期受南北分裂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佛教北统色彩。隋统一南北后,大力推行佛教,标榜“圆融”,为佛教和佛教艺术向民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敦煌莫高窟在这时从内容到形式也出现新的转机,展示出她的时代风貌,在敦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隋代艺术上承北朝艺术之源,下开唐代艺术之风,以新的壁画内容、新的表现形式和与中原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构成其时代特色。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有前中后三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印度·卫藏·敦煌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藏的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印度、敦煌佛教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9~ 1 1世纪间 ,西北诸族间的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印度波罗艺术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 ,在敦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认为 ,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酝酿合成是由西北吐蕃完成的 ,之后又通过“下路弘法”而进入卫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本法隆寺所藏“重要文化财”中的蜀江锦、仿波斯四骑狮子狩纹锦、法隆寺金堂玉虫厨子漆绘和金堂壁画20幅飞天图等以前尚未被人重视的几件文物,与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绸、莫高窟及榆林窟壁画的对比中,研究了敦煌艺术和丝路文化对日本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而犍陀罗雕刻艺术的成就,是产生中国式佛像的先声。“公元一、二世纪间,在我国新疆地区,天竺风格的石窟和犍陀罗式造像以及壁画等佛教建筑和艺术,已在龟兹、于田一带发展起来”。(见《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敦煌早期彩塑在风格上必然受到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艺术的影响。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其主要因素是大乘教的兴起,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不管什么人,只要相信就行了,所以它的欺骗性越来越大,更得到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而键陀罗雕刻艺术的成就,是产生中国式佛像的先声。“公元一、二世纪间,在我国新疆地区,天竺风格的石窟和犍陀罗式造像以及壁画等佛教建筑和艺术,已在龟兹、于田一带发展起来”。(见《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敦煌早期彩塑在风格上必然受到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艺术的影响。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其主要因素是大乘教的兴起,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不管什么人,只要相信就行了,所以它的欺骗性越来越大,更得到统治阶级利用。另方面也说明古代艺术家很善于在本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教学刊》2008,(2):F0002-F0002
自汉代起就作为中土门户和丝绸之路要塞的敦煌,在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年之间,迎纳西来的佛教文化,通连汉民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形成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宝库,在世界佛教艺术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国中古时期造型艺术最为集中的遗存。 敦煌艺术的首要特点是建筑、雕塑与绘画的“三位一体”。石窟开凿形如佛堂,彩塑造型丰富精美。壁画满布壁面窟顶。与塑像浑然一体,相互辉映,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其他佛教艺术胜地相比,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25日至26日,在香港大学举办了由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合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李广业先生、区永熙先生、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赞助,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分别任名誉主席和会议主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多位学者,提交了有关敦煌学的论文37篇,这些论文大体上可分为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敦煌文献、语言文学、儒家典籍与佛教文献、科学技术、汉唐地理与区域制度等。 敦煌艺术与石窟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