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有人认为语言中有一些属于女性专用的词汇是男性不愿意使用的,如强势词。女性惯于用这些词语来加强语气,增加语言力度。本文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和《无处告别》两部成熟的言语作品为具体的语料,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男女对话时,社会地位制约强势词语的使用频率。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使用强势词语较多,而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强势词语使用较少。另外在强势词语的使用频率上,还会受到人物性格、交谈目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两篇小说在主题叙述方面呈现出一致的关于历史的批判与时代的反思,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射与隐忧。在叙事策略和立场方面,两篇小说则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试对两部小说进行对照阅读,进行内部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女性语"指女性惯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是与男性使用的语言相对应而产生的概念。日语男女用语之间的区别是日语的一大特征,文章以《综合日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中女性的请求和命令的表达方式,认为女性语在语篇结构方面表现出委婉间接的特征,在语法形式方面较多使用敬重语、美化语、感叹词等缓和语气。  相似文献   

6.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7.
王亚辉 《海外英语》2014,(8):263-264,267
语言变体随社会网络变化而迥异。社群言语的抽象表现就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社会方言。"学究语"是受教育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团体使用的学术性语体,话语中常包含高级术语和复杂长句,是语言变体的一种。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独特地剧本背景设定将角色语言划归为学究语,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学究语作为独特的语言变体在特定语域中的作用,以及与不同社群的其他语言变体的冲突。该文对该剧第二季语料中的语言变体进行分析,试解读固定语域下非恰当语体对听话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十八春》中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集中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不单单在生存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男性的巨大依赖。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摹了众多的女性,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根源。顾曼桢和石翠芝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萌芽,顾曼璐是一个被奴化的女性典型。而顾太太和沈太太作为两个母亲,张爱玲把她们作为凡人来写,这一改母亲在大众心中的伟大傲岸形象,张爱玲甚至把一些丑化的痕迹留在了她们身上。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到了"马"意象,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和其他作品中的"马"意象不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逐渐变异,最后变成了一匹"骟马",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高压中的挣扎、苦难、纠结、矛盾、压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朱先生的精辟论述让身为教师的我不由得会心一笑一个好的教师,不也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吗?  相似文献   

11.
张金英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46-48,52
从修辞学角度出发,选取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和中国著名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剧集对白作为幽默语料,对其中言语幽默的修辞策略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由于中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两种语言在使用修辞手法制造言语幽默的时候,使用的策略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喻修辞手法是两部剧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而其他的修辞手法的使用率则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梅颖 《海外英语》2012,(7):260-261,264
委婉语是指人们在社会交际的很多情况中,为了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而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很多时候委婉语的使用恰恰违背了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但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这种巧妙的"违背"反而达到了更好的言语交际效果。该文从违背合作原则的角度,通过分析美国CBS电视台热播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台词中各式各样的委婉语,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或美剧爱好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土英语的日常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避讳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跟社会文化心理和习俗密切相关。《左传》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文献典籍,其中使用的避讳语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文学》一门,以言说轶事这种独特精省的方式,展现了中古时期在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方面斐然的成就。首先《文学》篇中呈现出两个时序系统,即"学"系统和"文"系统。这两个系统有显著差异,表现出新的"文学"观念。其次《文学》篇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反对芜杂不裁,重独创、反对事事模拟,重声律等思想。这些文学观在文学品评方面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恭维语作为一种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言语行为,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男性和女性在恭维语的使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男性和女性的言谈交际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①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杂剧,其主要表现了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之下,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妻纲"对她们的压迫,以及她们反抗这种压迫而不得的社会现实,其中还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京剧《桑园会》②则是在《秋胡戏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前者既有对后者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避讳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跟社会文化心理和习俗密切相关。《左传》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文献典籍,其中使用的避讳语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连接是语篇实现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翻译研究也可从考察语篇连接手段入手。本文对《论语》英译文语篇的连接词使用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译者在连接词使用方面的异同。研究选取亚瑟·韦利Arthur Waley与刘殿爵英译本,构建《论语》英译文语篇语料库,并运用语料库统计手段,对两位译者英译文语篇的连接词使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瑟·韦利译本和刘殿爵译本在连接词的使用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特征,连接词在两译本中均较为频繁使用,且在最频繁使用和最不频繁使用的连接词类型上趋于一致,在最常使用和最不常使用的单个连接词上也基本一致。两者在连接词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亚瑟·韦利译本连接词使用总量更多,常使用的连接词类型也更多,但刘殿爵译本对某些个别连接词的使用强度更高。该研究发现对《论语》英译文语篇解读及汉英翻译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研究语言的实际使用,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极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进行语篇分析,发现语篇中物质、关系和言语三大主要过程以及环境成分在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表达作者态度、揭示主题意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