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的,即对文化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奈达提出的对等翻译理论目前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20世纪末,随着文化研究大潮的冲击,翻译理论及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对于翻译对等理论及其文化转向,包括这一转向在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与现今的翻译教学中起到的转换作用,以及对这一转换的辩证思考及其意义,笔者在文中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为新兴的文化信息传递的媒介,在不同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影视传播中的障碍。可通过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寻求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从而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该文以文化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主要研究文化语境顺应论给影视翻译带来的启示及在顺应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前提下,影视翻译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任玲 《海外英语》2014,(18):141-142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为新兴的文化信息传递的媒介,在不同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影视传播中的障碍。可通过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寻求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从而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该文以文化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主要研究文化语境顺应论给影视翻译带来的启示及在顺应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前提下,影视翻译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翻译的理论、规律,都与对比语言学有着密切关系。阐述了对比语言学对翻译的有效性的关联,以及翻译研究中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之间的依从关系。认为在英汉翻译研究中,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依据,文化对比研究必须建立在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功能是达成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旅游翻译实质上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翻译。旅游翻译要能正确传达中国本土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旅游翻译工作者的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意识和文化翻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9.
王华颖 《文教资料》2006,(24):143-144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查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交流能够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团结与及共同繁荣。虽然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是在交流过程以及交流结果往往存在一些瑕疵,不能够令人满意。以文学翻译为例,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失衡现象,给翻译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给弱势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处理,而是文化内部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的对等就是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文化功能的对等.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笔者主张采用音译加注释、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省略等翻译方法,翻译福建民俗文化,以期创出最佳译文,满足文化交流需要.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文化诗学产生于翻译的文化转向中,它以文化的视野、历史的角度、多学科的空间以及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充满诗性品质的跨文化活动的内部机理和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机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翻译的文化诗学的主要内容,为翻译理论研究和中西翻译理论的平等对话提供了一种进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或是在同一种文化之间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发展的过程。翻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作为推动中西方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催化剂,也逐渐显示出其超凡的重要性。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在翻译的研究中,习语也彰显了其特有的魅力,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习语包括谚语,俚语,固定短语和惯用表达等。本文将从习语的翻译的角度,简析功能对等性理论在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实用文体的界定,通过对中英文实用文体的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的对比研究,以及实用文体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汇和迥异的文化语境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实证研究,旨在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以生态翻译过程和标准为准则,从翻译生态观角度,运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针对中英两种实用文体不同的文化语境,力求在翻译版本中呈现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多维度适应,通过对原语文化内涵进行有作为的阐释和变通,从而使实用文体翻译达到最大限度的"译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就是翻文化。只有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才能做好翻译。本文探讨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论述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批评视角,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作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过程,更是一项政治行为,目的是反抗原文的男性中心和女性歧视。  相似文献   

19.
理雅各与刘殿爵的《孟子》不同译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尊为经典。但两个译本之间在段落、章节的编排、词汇、文体的选择以及文化承载词汇、短语的翻译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苏珊巴斯奈特所提出的文化翻译论。在文化翻译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这就使得研究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的译本之间的差异显得格外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翻译理论界文化转向的特征,认为翻译学领域文化转向后翻译理论呈现出多元纷繁的态势,也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形势下,翻译实践者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翻译理论,而是应从常识出发,理性地借鉴这些理论,并以文化视角来看待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