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功能特征与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华北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以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为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及其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成果区划应用分析方法,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统一在水循环系统中科学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挥地下水主要功能的综合效益最佳的目标。最后,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划分以资源功能为主或以地质环境功能保护为主的适宜区域,这为调控区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之间矛盾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地处青海东北部牧业区,基岩山区是研究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发源地,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介质、水理性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该文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了其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资源科学》2004,26(6):104-110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对于整个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指标贡献率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关中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注重地下水以外的"开源"工程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及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功能评价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及地质环境的重要基础,而评价的关键是指标的选取。文章在遵循主导性、可度量、可操作、覆盖面广和灵活性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功能的影响因素、表征特征、从地下水系统的驱动、状态和响应因子中筛选出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从而为地下水功能评价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集。  相似文献   

5.
“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为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完成。该项目历时4年,采用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无机、有机样品采集分析,地下水同位素示踪研究,地下水质量、地下水污染及防污性能评价等技术方法,查明了滦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并综合评价其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编制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建立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高越 《科学中国人》2014,(5S):60-60
近年来地下水环境问题凸显,《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也对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做出了明确部署。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环境监测中心站早在2010年起就根据集团公司与油田公司的要求,在油田范围内做了大量的地下水监测与评价工作,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但评价方法及工作程序仍有待改进和完善。本文结合油田地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工作现状,引进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常说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各种地下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允许开采量),预报地下水动态,分析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建议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下水地质环境影响要素的分析,研究了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DRASTIC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应用中存在不足的改进,将模糊分析评价理论及层次分析法(AHP-DRASTIC)引入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并运用到上杭紫金山铜湿法厂区地下水易污性评价的实例研究中,计算结果表明,湿法厂区地下水易污性大致呈正态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与传统DRASTIC法相比,AHP-DRASTIC方法算得的地下水易污性等级更细化、分布范围更精确、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所以地下水潜力评价已成为现代水文事业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均衡法,数值法,解析法等。但对地下水潜力的评估一般采用“开采程度”的概念,以采补平衡为基础,如果开采系数为1,说明达到平衡,这一地区的地下水潜力为零,一般认为开采系数小于0.3,为潜力巨大地区,开采系数大于1.2为严重超采区。另外,在地下水供需分析中,也曾从地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技术要求,对拟建项目区的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叙述,查清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表现为典型山地丘陵及滨海平原区的特点,通过对区内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对拟建项目区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俊江 《科技通报》2012,28(6):89-91
水文地质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内容,需采用测绘、钻探、物探、试验等多种工作方法,掌握建筑场地地下水类型和赋存状态、主要含水层分布规律等水文地质条件,测定水位、流向、流速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地下水上浮作用、稳定性影响和腐蚀性评价。本文以重庆合川尚信国际广场项目为例,对重庆地区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某变电站抽取浅层地下水作变电站的补充水源,但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途中漏失导致水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改变电站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本文从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物探检测结果,水文地质试验结合定量的计算对该变电站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勘察及现有资料分析评价铁力市城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铁力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场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选取了土壤质地、坡度等9个因素建立数据库,采用GIS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对八五七农场玉米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耕地面积4458.6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12.09%;适宜耕地面积28941.3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78.45%;勉强适宜耕地面积3343.1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9.06%;不适宜耕地面积149.8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0.41%。为玉米合理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栅格数据支持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杨克 《资源科学》2009,31(12):2164-2171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适宜性的各个因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GIS支持下,以50m×50m栅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章丘市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章丘市耕地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多数耕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22.07%的耕地和21.40%的耕地为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26.88%为低度适宜。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处于勉强宜耕和不适宜耕作的状况,其中勉强宜耕耕地面积占22.35%,不宜耕的耕地面积占5.53%。论文最后对各个适应性耕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对耕地适宜性评价有较好的表现作用。研究成果对合理保护耕地、促进耕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总结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成一整体,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得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文章以泉州市为例.利用AHP方法,对泉州目前的城市用地情况进行了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城市用地划分为适宜开发土地、经改善后适宜开发的土地、不适宜开发的土地三类.有机地结合了GIS技术手段,使得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勘察中应重视调查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因为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本文重点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并对腐蚀性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历史和现状,还要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负效应,以便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指狭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水质质量系数法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