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三合一”报人──广州日报总编辑黎元江漫记辛彬这是一个和谐的组合,在42岁的广州日报总编辑黎元江身上,学者、记者和报业经营者三种身份如此协调地集合在一起,既不勉强,也不夸张。从学历和职务看,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黎元江具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的学位...  相似文献   

2.
致读者     
本刊读者调查活动中,曾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他说:“《中国记者》和读者交流的机会不多,交流也仅限于刊登一些鼓吹刊物效果的文字,对敢批逆鳞者,《中国记者》能否耐得住心情?”读到此信,本刊总编辑即刻旁注:“欢迎批评!”这是真心话。我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4.
近来新闻界流传一首顺口溜:“一等记者炒股票,二等记者拉广告,三等记者会上泡,四等记者傻写稿”,虽事出有因,但未免“一竹竿打了一船人”,失之偏颇。不过,新闻界在市场经济这股浪潮冲击下,的确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一批记者、报人下海经商,他们与编辑、记者业务脱钩,或投身证券交易,或开办饭馆商场,或兜揽广告业务。这无可厚非。但确有少数记者、报人在市场经济环境里,有点风来倒去。像近年来有些企业请记者赴会,出现了“五包”现象:包吃、包住宿、包旅游、包飞机票和送红包。有一位负责同志告诉我:有一次去某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记者除宴请外,送每人  相似文献   

5.
近来新闻界流传一首顺口溜:“一等记者炒股票,二等记者拉广告,三等记者会上泡,四等记者傻写稿”,虽事出有因,但未免“一竹竿打了一船人”,失之偏颇。不过,新闻界在市场经济这股浪潮冲击下,的确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有一批记者、报人下海经商,他们与编辑、记者业务脱钩,或投身证券交易,或开办饭馆商场,或兜揽广告业务。这无可厚非。但确有少数记者、报人在市场经济环境里,有点风来  相似文献   

6.
欧洲报业是世界近现代报业的发源地,其发展思路、编辑理念、赢利模式既为现代美国报业所宗,也被世界其他地区报业所效仿。不过,近十几年来,国内报人更多地以美国报业为楷模,却渐渐忽略了欧洲才是报人的“麦加”。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9,(9)
昆明报业大战中,有川军、闽军、粤军,你方唱罢我登场,昆滇大地承载着报人挥斥方遒的激情与理想,也有铩羽而归者的唏嘘,在惨烈报业大战中一批云南土生土长的报人成长起来.生活新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贾明,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报业的大发展,一大批有识之士进入报社,成为“报人”,新时期“报人”该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报人,不是普通人近年来,报纸从业人员的年轻化成了一种趋势,年轻人充实到报业中来,他们热情高,思维活跃,的确为报纸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但年轻人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9.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1):3-5
2001年10月,经中国报业协会评选,《华西都市报》荣获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这是对《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一套引领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办报理论和报业经营模式的充分肯定。“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市场化报业前沿的核心理念。最近,《华西都市报》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就此对《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进行了专访。记者:近两年来,席总相继提出了以“主流媒体”和“整合型媒介”为基本概…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以通俗小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一生著有数百万字新闻评论作品的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从1918年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秋辞去北平<新民报>的编辑职务,张恨水从事报业工作达30年之久.他干过记者、副刊编辑和主笔,任过副总编辑、总编辑、报社社长,在新闻界有"全能报人"之称.  相似文献   

11.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中国编辑》2007,(2):84-86
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与社长的名报人徐铸成于1927年冬开始跨进新闻界的大门,从练习记者开始,以后任记者,特派记者,并曾编辑过教育,经济,副刊,要闻等各种版面,直到最后主持“笔政”(《大公报》桂林与上海版总编辑,《文汇报》总编辑,总主笔)。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2日,内蒙古北方新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总编辑王开的道歉信,犹如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近些年,大报小报出现差错是屡见不鲜的事,能够刊登出“更正”或者“重要更正”的报纸算是够负责的了。内蒙古北方新报是全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读者非常喜欢,最近,报纸出现了单位名称等差错,总编辑对此事非常重视,没有简单地更正,而是自己写道歉信刊登在报纸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声诚恳的道歉,增进了编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融入了报人知错必改的真情,换来的是读者的谅解和信任。办…  相似文献   

14.
锦州日报社总编辑高深,说报社的“头儿”难当,为啥?是因为“头儿”要当“斌”报人。 何谓“斌”报人?他说:“作为总编辑当然是管总的,报社的总管,两个‘轮子’都得会抓,都得抓好。所以说眼下总编不好当,‘文’总编和‘武’总编都是半个总编,必须是‘斌’总编,‘斌’报人,文武双全”。 高老总的有感而发,发得好!首先,是实际。大家都知道,50年代初期,全国省级以上报社,还都是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就拿我们陕西日报前身的群众日报来说,当时还曾做到收支平衡,自负盈亏。可是后来一学苏联真理报,一个“轮子”给丢了,经管部门不但地位下降,而且纯粹成了“后勤保障”。这实际上是按计划经济的要求,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拿钱办报的一种模式。当时报社“头儿”的任务比较单一,只要把报办得当地党委和读者没意见,就算万事大吉,可是现在不行了,财政断了“奶”,“皇粮”没人给,活得好坏全靠自己打扑腾。于是乎,就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钱办不成报,钱少了办不好报。“头儿”不仅得抓稿子,还得下劲抓票子,没票子就难以保证有好稿子。你说难不难?其次,是深刻。“斌”报人,内含着辩证法,含着报业发展的方向。现在,报纸质量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27-27
2002年7月2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向华西都市报全体员工正式宣布了新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人选.此刻,一手打造出这份曾经名震中国的都市报的知名报人席文举已经北上,以59岁之龄就任辽宁经济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6.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宣布,齐鲁晚报名列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的第三名。齐鲁晚报前两届的排名分别是第六名、第五名。这种稳步上升的态势在20强中分外引人注目。奥秘在哪里?面对成绩,齐鲁晚报的总编辑说:“压力相当大!”总经理说:“奋斗无止境!”而部门主任、编辑记者们在自豪之余,更多地在对照“第三名”找差距和不足。或许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一支扎实谦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队伍。齐鲁晚报人永不满足,正像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两报党总支书记梁国典说的那样:下一步要实施“五大战略”,再造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编委点击     
正周爱群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周爱群,男,汉族,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复旦大学EMBA硕士学位,现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中国记协特邀理事,江苏省记协常务理事;中国地市报群众工作研究会会长、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2013年获"中国杰出报人奖"。  相似文献   

18.
最近见到一位日报总编辑,他对我说,报社现在缺一个能归纳总结点什么的人,并表示要在全国高薪招聘几个这样的人。 这位总编道出了目前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对理论的渴求,但没有人做理论工作。有人说,理论工作报社老总应该做。可是,看看我们的老总:一手抓报道,一手抓经营;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管发行,还要操心报业的发展,老总们有理由说,让我们如何坐下来总结工作、研究理论?一位从浙江嘉兴市委宣传部长调任嘉兴日报总编辑的同志说:“当老总真是太辛苦了。”又有人说,编辑、记者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增加理论素养。然而记者、编辑们何尝不同样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毕其一生的办报经验,精辟地概括成一句话:“说到底,报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之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高低之争。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苦练基本功,以过硬的本领赢得竞争的胜利。对此,笔者以为,记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观念 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界有一句话,叫作“观念改革引发报业改革,思维创新孕育版面创新”。那么,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宁夏日报》,应当以何种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来设计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最终催生报人和读者都期盼的一种新的报纸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